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工作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

经济利益多元化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--以四川省会理县为例
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理论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创新点第16-17页
第2章 经济利益多元化的相关理论解析第17-27页
    2.1 利益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利益的内涵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利益的特性第20-21页
    2.2 经济利益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利益的类别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经济利益的内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经济利益主体第22-23页
    2.3 经济利益多元化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经济利益多元化的涵义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我国经济利益多元化产生的背景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经济利益多元化的表现形式第24-27页
第3章 经济利益多元化下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第27-36页
    3.1 农村经济建设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保障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确保党和国家经济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第28-29页
    3.2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础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发扬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保证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第30页
    3.3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引领风尚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引领农村科学文化建设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促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第31-32页
    3.4 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必然要求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化解矛盾,凝聚力量第33页
    3.5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充实内容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培育农民的生态观念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引导农村发展绿色经济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创新的认识第34-36页
第4章 经济利益多元化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第36-42页
    4.1 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利益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满足合理的利益追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利益引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内容第37页
    4.2 经济利益多元化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增强了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改变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机制第39页
    4.3 经济利益多元化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挑战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复杂化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农民获取利益方式和利益种类多样化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农民价值观念多元化第41-42页
第5章 实证研究经济利益多元化下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第42-50页
    5.1 案例介绍(以会理县三个自然村为例)第42-44页
    5.2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领导重视不够,地位未确立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教育内容陈旧,缺乏吸引力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教育对象流动,工作不及时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工作方法单一,缺乏针对性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工作力量薄弱,队伍参差不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工作机制不全,保障不给力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7 思想多元化,工作有阻力第48-50页
第6章 经济利益多元化下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第50-64页
    6.1 提高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与价值的认识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基层工作者应充分重视、协调发展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农民群众应提高认识、积极参与第51页
    6.2 充实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以生活幸福为核心目标的“中国梦”教育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的科学观念教育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以乡风文明为关键环节的道德教育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以保护环境为重要内容的生态观教育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以管理民主为有力保障的法制教育第54页
    6.3 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发展带动留守农民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耐心引导流动人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悉心保障弱势群体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充分激励基层工作者第56-57页
    6.4 丰富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改进传统会议载体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丰富文化活动载体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发挥大众传媒载体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4 用好农村家族载体第59页
    6.5 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以基层党员干部为骨干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以农村“五老”人员为基干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4 以大学生村官为借力第61页
    6.6 完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建设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6.1 完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机制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6.6.2 健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6.6.3 推行激发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性的奖励机制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6.4 建立支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第63-64页
结论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8页
附录第68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保障研究
下一篇:“乜贴”的流动—泰城回族的交换范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