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课题来源、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课题来源 | 第9页 |
1.1.2 课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回流变速传动系统的概述 | 第11-13页 |
1.3 国内外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.3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4 本文研究主要目的和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.1 本文研究的目的 | 第16页 |
1.4.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2 回流式液力机械变速传动系统的原理 | 第17-25页 |
2.1 回流传动系统的基本结构、工作原理 | 第17-18页 |
2.1.1 回流变速传动系统的基本结构 | 第17页 |
2.1.2 回流变速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| 第17-18页 |
2.2 回流传动系统的基本特性 | 第18-19页 |
2.2.1 回流传动系统的速比特性 | 第18-19页 |
2.2.2 回流传动系统的效率特性 | 第19页 |
2.3 原车型 SC7130 参数及基本数值模型 | 第19-24页 |
2.3.1 原车型SC7130 基本参数 | 第20页 |
2.3.2 发动机数值模型 | 第20-22页 |
2.3.3 液力变矩器的数值模型 | 第22-2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3 回流式液力机械变速传动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| 第25-39页 |
3.1 回流式液力机械变速传动系统结构基本参数的确定 | 第25-27页 |
3.1.1 定速比齿轮传动装置传动比的确定方法 | 第25-26页 |
3.1.2 回流传动系统各个挡位最大理论转矩的计算 | 第26页 |
3.1.3 定速比齿轮传动装置中心距的确定方法 | 第26-27页 |
3.2 回流式液力机械变速传动系统定速比齿轮结构参数设计 | 第27-31页 |
3.2.1 齿轮形式及材料的选择 | 第27页 |
3.2.2 齿轮参数设计 | 第27-28页 |
3.2.3 回流传动系统各个挡位的配齿及传动比的确定 | 第28-31页 |
3.3 回流式液力机械变速传动系统行星排结构设计 | 第31-32页 |
3.3.1 行星齿轮的选择 | 第31-32页 |
3.3.2 验算选出的行星排的配齿条件 | 第32页 |
3.4 回流式液力机械变速传动系统离合器的参数设计 | 第32-37页 |
3.4.2 回流传动系统离合器摩擦片的参数设计 | 第32-35页 |
3.4.3 回流传动系统离合器液压缸的参数设计 | 第35-3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4 回流式液力机械变速传动液压系统性能参数设计 | 第39-51页 |
4.1 回流变速传动液压系统的功能及整体设计方案 | 第39-40页 |
4.1.1 回流变速传动液压系统的功能 | 第39-40页 |
4.1.2 回流变速传动液压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| 第40页 |
4.2 离合器液压系统回路的设计 | 第40-42页 |
4.2.1 离合器控制回路目标工作压力的确定 | 第41-42页 |
4.2.2 离合器控制回路目标流量的确定 | 第42页 |
4.3 润滑冷却流量分配系统的设计 | 第42-48页 |
4.3.1 润滑冷却基本设计方案 | 第42-43页 |
4.3.2 回流传动系统各部件冷却流量的确定 | 第43-48页 |
4.4 液压泵的选型及性能参数的计算 | 第48-50页 |
4.4.1 液压泵的选型 | 第48页 |
4.4.2 液压泵排量的选择 | 第48-5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5 回流传动系统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| 第51-67页 |
5.1 离合器换挡控制过程及压力控制规律 | 第51-55页 |
5.1.1 离合器换挡控制过程分析 | 第51-52页 |
5.1.2 离合器油压变化规律 | 第52-53页 |
5.1.3 离合器油压缓冲控制方法 | 第53-55页 |
5.2 电液比例阀的动态特性和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| 第55-59页 |
5.2.1 电液比例阀的动态特性 | 第56-58页 |
5.2.2 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| 第58-59页 |
5.3 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的建模及仿真分析 | 第59-65页 |
5.3.1 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建模 | 第59-60页 |
5.3.2 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模拟信号仿真分析 | 第60-62页 |
5.3.3 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真实信号仿真分析 | 第62-6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67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