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入与扩展:90年代以来的“大文学”理念的流变--以《天涯》的“大文学”实践为例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绪论 | 第9-16页 |
一、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| 第9-11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第一章 “大文学”理念的提出与演变 | 第16-27页 |
第一节 大文学观念的发展源流 | 第16-20页 |
一、大文学观念的传统源流 | 第16-17页 |
二、近现代文学史中的“大文学”观念 | 第17-18页 |
三、80年代以来的“大文学”观念 | 第18-20页 |
第二节 90年代以来“大文学”理念的构成背景 | 第20-27页 |
一、消费文化及新媒体对文学的裹挟 | 第20-22页 |
二、文学意义的扩大化 | 第22-24页 |
三、进入“青铜时代”的文学期刊 | 第24-27页 |
第二章 探索者:《天涯》的崛起与“失落” | 第27-55页 |
第一节 《天涯》的起落 | 第27-32页 |
一、“探索者”《天涯》的崛起 | 第27-30页 |
二、《天涯》的“失落” | 第30-32页 |
第二节 《天涯》式的“大文学”理念的实践 | 第32-50页 |
一、介入现实与扩展范畴 | 第32-33页 |
二、文本内容中所体现的“大文学” | 第33-47页 |
三、《天涯》杂志与新媒体的合谋 | 第47-50页 |
第三节 《天涯》“失落”的部分原因 | 第50-55页 |
一、矛盾性:迎合读者与自我坚持 | 第50-52页 |
二、来自新媒体更强劲的冲击 | 第52-55页 |
第三章 共时性:重提“大文学”理念的时代意义 | 第55-68页 |
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下的“大文学”理念 | 第55-60页 |
一、跨越界限:各媒介形式的融合 | 第55-57页 |
二、碎片化阅读方式的勃兴 | 第57-59页 |
三、去中心化的“互读”倾向 | 第59-60页 |
第二节 介入:文学与时代语境的对话 | 第60-64页 |
一、介入新的表现形态与时代语境 | 第60-63页 |
二、跳出精英化与庸俗化的圈子 | 第63-64页 |
第三节 扩展:建立一种文学新范式的合理性 | 第64-68页 |
一、何为当下文学新范式 | 第64-65页 |
二、文学性与审美性:合理的限度 | 第65-68页 |
结语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6页 |
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