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1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12-16页 |
1.2.1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2 文献评述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过程 | 第16-18页 |
1.4 理论框架及研究视角 | 第18-22页 |
1.4.1 理论基础 | 第18-21页 |
1.4.2 研究视角 | 第21-22页 |
1.5 研究内容及框架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DAC援助评估体系的历史与现状 | 第24-43页 |
2.1 DAC援助评估体系的历史 | 第24-29页 |
2.1.1 形成期(1967年-1979年) | 第24-26页 |
2.1.2 发展期(1980年-1994年) | 第26-27页 |
2.1.3 成熟期(1995年-2004年) | 第27-28页 |
2.1.4 改革期(2005年至今) | 第28-29页 |
2.2 DAC援助评估体系的现状 | 第29-42页 |
2.2.1 评估体系的变化与趋势 | 第30-31页 |
2.2.2 援助评估体系的构成 | 第31-38页 |
2.2.3 DAC成员国援助评估体系案例 | 第38-4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DAC援助评估体系剖析 | 第43-77页 |
3.1 DAC援助评估体系的特点 | 第43-57页 |
3.1.1 体系完备,专业化程度高 | 第43-46页 |
3.1.2 制度健全,透明度较高 | 第46-49页 |
3.1.3 程序规范,可复制性强 | 第49-51页 |
3.1.4 机制完善,应变能力强 | 第51-57页 |
3.2 DAC评估行动策略案例分析 | 第57-70页 |
3.2.1 指标的确立与调整——以美国两个粮食援助项目为例 | 第57-64页 |
3.2.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——以NAFAKA关于优良农业实践(GAPs)的应用情况的评估为例 | 第64-69页 |
3.2.3 分析与结论 | 第69-70页 |
3.3 DAC评估体系适应性剖析 | 第70-77页 |
3.3.1 成熟与固化 | 第70-73页 |
3.3.2 适应与困境 | 第73-74页 |
3.3.3 多元与分化 | 第74-77页 |
第四章 DAC援助评估体系的问题审视 | 第77-102页 |
4.1 援助效果评估的悖论 | 第77-79页 |
4.2 DAC发展援助质量评估 | 第79-85页 |
4.2.1 DAC发展援助“钻石模型”评估 | 第79-83页 |
4.2.2 DAC的受援国经济增长率评估 | 第83-85页 |
4.2.3 分析与结论 | 第85页 |
4.3 从效果悖论看DAC援助评估体系的内在矛盾 | 第85-91页 |
4.3.1 援助国与受援国的本位之争 | 第86-87页 |
4.3.2 宏观与微观目标之冲突 | 第87-88页 |
4.3.3 短效与长效机制之失衡 | 第88-89页 |
4.3.4 定性与定量方法之偏颇 | 第89-91页 |
4.4 DAC援助评估体系内在矛盾的成因分析 | 第91-100页 |
4.4.1 用西方正义代替全球正义 | 第91-94页 |
4.4.2 缺乏逻辑一致的指标体系 | 第94-95页 |
4.4.3 深层次的体制和意识形态禁锢 | 第95-98页 |
4.4.4 评估机制缺乏灵活性 | 第98-100页 |
4.5 DAC评估体系遭遇”南南合作”评估模式的挑战 | 第100-101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101-102页 |
第五章 DAC援助评估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| 第102-122页 |
5.1 我国构建援助评估体系面临的困难 | 第102-106页 |
5.1.1 缺乏独立的评估机构 | 第102-104页 |
5.1.2 评估指南可操作性不强 | 第104页 |
5.1.3 评估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 | 第104-105页 |
5.1.4 评估的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| 第105-106页 |
5.2 DAC援助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| 第106-117页 |
5.2.1 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国际援助 | 第106-108页 |
5.2.2 对我国评估理念的启示 | 第108-110页 |
5.2.3 对我国评估策略的启示 | 第110-117页 |
5.3 尽快构建中国援助评估体系的战略意义 | 第117-121页 |
5.3.1 提升国家正面形象 | 第117-119页 |
5.3.2 贡献新的国际标准 | 第119-120页 |
5.3.3 应对中国援外新格局 | 第120-12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21-12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122-125页 |
6.1 结论与思考 | 第122-123页 |
6.2 建议 | 第123-125页 |
6.2.1 整合机构与资源,提升对外援助的战略地位与效能 | 第123页 |
6.2.2 建立法律保障,推动援助评估工作的规范化 | 第123-124页 |
6.2.3 重视信息化,打造发展援助数据库和信息平台 | 第124-1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5-133页 |
附录 | 第133-137页 |
致谢 | 第137-138页 |
个人简介 | 第1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