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9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4-17页 |
1.2 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| 第17-22页 |
1.3 逻辑框架与研究目标 | 第22-24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24-28页 |
1.5 创新性说明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互联网理财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| 第29-49页 |
2.1 我国互联网理财发展现状 | 第29-38页 |
2.2 互联网理财特征分析 | 第38-42页 |
2.3 互联网理财发展趋势预测 | 第42-4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三章 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| 第49-72页 |
3.1 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致因的理论基础 | 第49-54页 |
3.2 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特征描述性分析 | 第54-63页 |
3.3 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| 第63-7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四章 风险感知对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| 第72-98页 |
4.1 风险感知影响个人理财行为的理论基础 | 第72-74页 |
4.2 风险感知对个人互联网理财影响机制研究设计 | 第74-80页 |
4.3 风险感知对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的影响研究 | 第80-9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97-98页 |
第五章 价值感知对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| 第98-123页 |
5.1 价值感知影响个人理财行为的理论基础 | 第98-101页 |
5.2 价值感知对个人互联网理财影响机制研究设计 | 第101-106页 |
5.3 价值感知对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的影响研究 | 第106-12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21-123页 |
第六章 基于“风险感知—价值感知”双准则的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研究 | 第123-142页 |
6.1 “风险感知—价值感知”双准则行为模型的理论基础 | 第123-125页 |
6.2 “风险感知—价值感知”双准则行为模型的构建 | 第125-128页 |
6.3 基于“风险感知—价值感知”双准则行为模型的互联网理财行为研究 | 第128-140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40-142页 |
第七章 基于“风险感知—价值感知”双准则的个人互联网理财方案优化研究 | 第142-164页 |
7.1 个人互联网理财方案优化的路径设计 | 第142-145页 |
7.2 个人互联网理财投资额度及认知情况统计分析 | 第145-148页 |
7.3 基于风险感知的个人风险偏好类型研究——DBSCAN聚类应用 | 第148-154页 |
7.4 基于价值感知的个人互联网理财方案优化——三阶段DEA应用 | 第154-162页 |
7.5 实证结果的应用 | 第162页 |
7.6 本章小结 | 第162-164页 |
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| 第164-171页 |
8.1 研究结论 | 第164-168页 |
8.2 对策建议 | 第168-170页 |
8.3 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170-1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1-181页 |
附录 | 第181-194页 |
附录1: 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研究调研问卷 | 第181-185页 |
附录2: 个人互联网理财投资额度及认知情况调研问卷 | 第185-188页 |
附录3: DBSCAN聚类的Matlab实现代码 | 第188-191页 |
附录4: 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DEA效率评价结果 | 第191-194页 |
致谢 | 第194-19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96-1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