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化债转股案例分析
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.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债转股的国外经验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关于债转股的研究成果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 创新与不足 | 第14-15页 |
2.债转股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| 第15-18页 |
2.1 债转股的简介及运作流程 | 第15页 |
2.2 债转股的理论基础 | 第15-18页 |
2.2.1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6页 |
2.2.2 MM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2.3 权衡理论 | 第17-18页 |
3.中国重工债转股案例介绍 | 第18-29页 |
3.1 中国重工基本介绍 | 第18-19页 |
3.2 中国重工生产经营状况介绍 | 第19-21页 |
3.3 中国重工财务指标分析 | 第21-26页 |
3.3.1 偿债能力分析 | 第21-24页 |
3.3.2 盈利能力分析 | 第24-26页 |
3.4 中国重工投资者构成 | 第26-27页 |
3.5 机构投资者对中国重工的增资方式 | 第27-29页 |
4.中国重工债转股案例分析 | 第29-35页 |
4.1 中国重工债转股财务指标分析 | 第29-30页 |
4.2 中国重工债转股非财务分析 | 第30-32页 |
4.2.1 生产经营模式分析 | 第30-31页 |
4.2.2 中国重工债转股核心竞争力分析 | 第31-32页 |
4.3 中国重工债转股面临的障碍难题及风险 | 第32-35页 |
4.3.1 中国重工债转股面临的障碍难题 | 第32-33页 |
4.3.2 中国重工债转股的风险及对策 | 第33-35页 |
5.中国重工债转股案例的结论及启示 | 第35-37页 |
5.1 中国重工债转股结论 | 第35-36页 |
5.2 中国重工债转股启示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致谢 | 第39-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