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文章综述 | 第12-21页 |
1.1 玉米炭疽病与禾谷炭疽菌 | 第12-13页 |
1.1.1 炭疽病概述 | 第12-13页 |
1.1.2 禾谷炭疽菌的生活史及侵染循环 | 第13页 |
1.2 ROS在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作用 | 第13-15页 |
1.2.1 ROS | 第13-14页 |
1.2.2 ROS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 | 第14-15页 |
1.3 黑色素 | 第15-17页 |
1.3.1 黑色素的种类和性质 | 第15-16页 |
1.3.2 黑色素与病原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1.4 氮源对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| 第17-18页 |
1.5 氨基酸通透酶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1.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禾谷类炭疽菌GAP3的鉴定、克隆及敲除 | 第21-47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21-29页 |
2.1.1 试验仪器 | 第21-22页 |
2.1.2 试验试剂 | 第22页 |
2.1.3 引物设计 | 第22-23页 |
2.1.4 试验所用培养基 | 第23-26页 |
2.1.5 试验所用储备液及配方 | 第26-29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29-41页 |
2.2.1 禾谷炭疽菌GAP3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2.2 炭疽菌基因组DNA的少量提取法提取法—CTAB法 | 第30页 |
2.2.3 炭疽菌基因组DNA的大量提取法提取法——微波炉法 | 第30-31页 |
2.2.4 炭疽菌RNA的提取与反转录生成1st-StrandcDNA | 第31-33页 |
2.2.5 细菌质粒DNA的提取 | 第33页 |
2.2.6 分子生物学试验 | 第33-36页 |
2.2.7 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遗传转化 | 第36-37页 |
2.2.8 AGL-1土壤农杆菌热激感受态的制备和转化 | 第37-38页 |
2.2.9 GAP敲除载体的构建 | 第38-39页 |
2.2.10 禾谷炭疽菌的遗传转化 | 第39-40页 |
2.2.11 禾谷类炭疽菌突变体的检测验证 | 第40-41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6页 |
2.3.1 禾谷类炭疽菌GAP3基因的获得及序列比对 | 第41-42页 |
2.3.2 稻瘟菌GAP3基因与禾谷炭疽菌GAP3基因氨基酸保守结构域的预测与分析 | 第42-43页 |
2.3.3 禾谷炭疽菌GAP3基因蛋白序列的同源性进化分析 | 第43-44页 |
2.3.4 禾谷炭疽菌GAP3的敲除载体的构建与验证 | 第44-45页 |
2.3.5 GAP3敲除突变体的筛选与获得 | 第45-46页 |
2.4 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3章 GAP3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| 第47-55页 |
3.1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47-49页 |
3.1.1 试验所用材料及寄主 | 第47页 |
3.1.2 突变体GAP3生物学性状研究 | 第47-49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4页 |
3.2.1 GAP3基因的缺失影响禾谷炭疽菌营养生长 | 第49-50页 |
3.2.2 GAP3基因的缺失影响禾谷炭疽菌的产孢量 | 第50页 |
3.2.3 GAP3基因参与禾谷炭疽菌中黑色素的产生 | 第50-51页 |
3.2.4 GAP3基因的缺失不影响侵染结构形成 | 第51-53页 |
3.2.5 GAP3基因的缺失使禾谷炭疽菌致病性减弱 | 第53-54页 |
3.3 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4章 GAP3基因的缺失对过氧化氢敏感性 | 第55-61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55页 |
4.1.1 试验所用材料及寄主 | 第55页 |
4.1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55页 |
4.1.3 主要试剂 | 第55页 |
4.1.4 引物设计 | 第55页 |
4.2 研究方法 | 第55-58页 |
4.2.1 过氧化氢敏感性试验 | 第55-56页 |
4.2.2 禾谷炭疽菌过氧化氢敏感性测定以及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| 第56-57页 |
4.2.3 菌丝的DAB的染色 | 第57页 |
4.2.4 GAP3在过氧化氢逆境中表达量测定 | 第57-58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3.1 GAP3的突变株对过氧化氢的敏感性减弱 | 第58-59页 |
4.3.2 GAP3基因的缺失降低了禾谷炭疽菌过氧化氢含量 | 第59-60页 |
4.3.4 GAP3的缺失使基因在过氧化氢的逆境中表达量降低 | 第60页 |
4.4 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5章 GAP3对逆境胁迫的抗性分析 | 第61-65页 |
5.1 实验材料 | 第61页 |
5.1.1 供试菌株 | 第61页 |
5.1.2 主要试剂 | 第61页 |
5.1.3 试验所用培养基 | 第61页 |
5.2 试验方法 | 第61-63页 |
5.2.1 细胞壁完整性试验 | 第61-62页 |
5.2.2 渗透胁迫的敏感性的分析 | 第62-63页 |
5.3 结果与分析 | 第63-64页 |
5.3.1 GAP3基因缺失不影响细胞壁的完整性 | 第63-64页 |
5.3.2 GAP3基因的缺失不影响渗透压 | 第64页 |
5.4 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6章 GAP3的缺失影响氨基酸的运输 | 第65-68页 |
6.1 实验材料 | 第65-66页 |
6.1.1 供试菌株 | 第65页 |
6.1.2 主要试剂 | 第65页 |
6.1.3 试验所用培养基 | 第65-66页 |
6.2 试验结果 | 第66-68页 |
6.2.1 GAP3基因的缺失影响氨基酸的转运 | 第66-68页 |
第7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| 第68-71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68-69页 |
7.2 全文讨论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