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变压器、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--变流器论文--逆变器论文

微电网并联逆变器环流抑制与功率均衡控制方法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5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基于多逆变器并联的微电网结构及其运行方式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微电网的基本结构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微电网的运行方式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微电网中逆变器并联运行存在的问题第15-16页
    1.3 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综述第16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并网模式并联逆变器控制技术综述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独立运行模式并联逆变器控制技术综述第18-23页
    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3-25页
第二章 逆变器并联的电路结构及数学模型第25-40页
    2.1 逆变器的拓扑结构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电流型逆变器的结构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电压型逆变器的结构第26-27页
    2.2 单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系统及等效模型第27-29页
    2.3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数学模型与并联系统分析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三相逆变器在abc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三相逆变器在dq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2.4 逆变器并联的环流与功率分析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相同容量逆变器并联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不加控制下的逆变器并联仿真实验第33-3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8-40页
第三章 相同容量逆变器并联的环流抑制方法第40-56页
    3.1 下垂控制方式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传统下垂控制原理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基于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的下垂控制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基于虚拟复阻抗的下垂控制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自适应电压下垂控制第44-45页
    3.2 改进的非线性控制方式第45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非线性控制的数学模型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非线性控制框图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非线性控制的稳定性分析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控制参数设计第49-52页
    3.3 仿真实验对比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四章 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的功率均衡方法第56-65页
    4.1 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功率均衡条件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下垂控制下的功率均衡条件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下垂控制下的等效输出阻抗对功率均衡的影响第57页
    4.2 鲁棒下垂控制方法第57-58页
    4.3 改进的鲁棒下垂控制方法第58-62页
    4.4 仿真实验对比分析第62-64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第五章 逆变器并联系统谐波功率均分方法第65-74页
    5.1 逆变器谐波功率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瞬时无功理论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逆变器输出谐波功率计算第66-67页
    5.2 谐波功率下垂控制第67-69页
    5.3 改进的谐波功率下垂控制第69-71页
    5.4 仿真实验对比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3-74页
总结与展望第74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8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0-81页
致谢第81-82页
附录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自抗扰的虚拟谐波电阻型光伏逆变器研究
下一篇:含光储的微电网中CCHP容量优化配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