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1.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| 第14-20页 |
1.2.1 含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2.2 CCHP系统的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1.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光伏微电网的组成及其MPPT算法的改进 | 第22-39页 |
2.1 光伏微电网主要组成设备及输出特性 | 第22-27页 |
2.1.1 光伏电池 | 第23-24页 |
2.1.2 MPPT控制器 | 第24页 |
2.1.3 DC/DC电路 | 第24页 |
2.1.4 DC/AC逆变电路 | 第24-25页 |
2.1.5 储能电池 | 第25页 |
2.1.6 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特性分析 | 第25-27页 |
2.2 模拟退火混沌粒子群算法的研究 | 第27-30页 |
2.2.1 混沌粒子群算法(CPSO) | 第27-28页 |
2.2.2 模拟退火算法基本思想 | 第28-29页 |
2.2.3 模拟退火混沌粒子群算法 | 第29-30页 |
2.3 MPPT系统的仿真与实验分析 | 第30-35页 |
2.3.1 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及初始参数设置 | 第30-31页 |
2.3.2 光照均匀场景下的仿真 | 第31-32页 |
2.3.3 光照不均匀场景下的仿真 | 第32-34页 |
2.3.4 可变光照情况下的仿真 | 第34-35页 |
2.4 光伏发电系统日单位小时平均功率输出曲线 | 第35-3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光伏微电网中锂离子电池建模与SOC状态估计 | 第39-51页 |
3.1 光伏微电网中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| 第39-41页 |
3.1.1 锂离子电池在光伏微电网中的作用 | 第39-40页 |
3.1.2 改进的戴维南锂离子电池模型 | 第40-41页 |
3.2 锂离子电池模型参数辨识 | 第41-45页 |
3.2.1 改进的戴维南模型参数辨识 | 第42页 |
3.2.2 开路电压参数辨识 | 第42-43页 |
3.2.3 模型其他参数辨识 | 第43-44页 |
3.2.4 电池模型SOC状态估计 | 第44-45页 |
3.3 电池模型仿真分析 | 第45-48页 |
3.3.1 测试平台搭建与参数设置 | 第45页 |
3.3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5-48页 |
3.4 锂离子电池仿真模型单位小时平均SOC曲线 | 第48-49页 |
3.5 本章小节 | 第49-51页 |
第四章 含光储的微电网中CCHP容量配置的多目标优化 | 第51-80页 |
4.1 传统冷热电分供系统与含光储微电网CCHP的组成结构 | 第51-55页 |
4.1.1 传统冷热电分供系统及其组成结构 | 第51-52页 |
4.1.2 含光储微电网的CCHP系统及其组成结构 | 第52-55页 |
4.2 含光储的微电网的CCHP系统设备建模与运行方式 | 第55-59页 |
4.2.1 含光储的微电网的CCHP系统设备建模 | 第55-58页 |
4.2.2 CCHP系统运行方式 | 第58-59页 |
4.3 含光储的微电网中CCHP容量配置多目标问题 | 第59-62页 |
4.3.1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数学描述 | 第59-60页 |
4.3.2 Pareto最优解 | 第60-62页 |
4.4 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的NSGA-II算法 | 第62-66页 |
4.4.1 多目标优化算法 | 第62-63页 |
4.4.2 NSGA-II算法 | 第63-66页 |
4.5 含光储的微电网中CCHP系统容量配置模型 | 第66-69页 |
4.5.1 目标函数 | 第66-68页 |
4.5.2 等式约束条件 | 第68页 |
4.5.3 不等式约束条件 | 第68-69页 |
4.6 算例仿真与结果分析 | 第69-78页 |
4.6.1 某宾馆动态负荷特征 | 第69-72页 |
4.6.2 设备参数取值 | 第72-73页 |
4.6.3 容量优化配置结果与分析 | 第73-78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7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附件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