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10-17页 |
(一)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2.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5页 |
1.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2.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3.研究述评 | 第14-15页 |
(三)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一、生态文明建设及其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| 第17-23页 |
(一)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| 第17-19页 |
1.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| 第17-18页 |
2.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| 第18页 |
3.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| 第18-19页 |
(二) 法制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及指导思想 | 第19-23页 |
1.法制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| 第19-21页 |
2.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| 第21-23页 |
二、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3-31页 |
(一)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| 第23-26页 |
1.环境立法日益完善 | 第23-25页 |
2.环境执法逐渐规范 | 第25页 |
3.环境司法愈加严格 | 第25-26页 |
4.公众参与自觉性显著增强 | 第26页 |
(二) 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| 第26-31页 |
1.立法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| 第26-28页 |
2.执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司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| 第29-30页 |
4.公众参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| 第30-31页 |
三、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路径选择及对策 | 第31-40页 |
(一) 完善生态立法 | 第32-34页 |
1.建立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的环境立法思想 | 第32页 |
2.明确立法权责 | 第32-33页 |
3.提高立法科学质量 | 第33页 |
4.完善配套法建设 | 第33-34页 |
(二) 强化生态执法 | 第34-35页 |
1.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| 第34-35页 |
2.建立生态执法联动机制 | 第35页 |
3.加大生态执法监督力度 | 第35页 |
(三) 规范生态司法 | 第35-38页 |
1.增强司法人员的生态法律素养 | 第35-36页 |
2.健全生态司法制度 | 第36-37页 |
3.督促建立专门的生态司法鉴定评估机构 | 第37-38页 |
(四) 提高公众生态参与的自觉性 | 第38-40页 |
1.多角度培育公众参与意识 | 第38-39页 |
2.扩大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主体范围 | 第39-40页 |
3.完善公民参与保障机制 | 第40页 |
结语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期间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