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6页 |
1.1 锌、铟的概述 | 第10-17页 |
1.1.1 锌的性质及用途 | 第10-12页 |
1.1.2 锌资源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1.3 铟的性质及用途 | 第13-16页 |
1.1.4 铟资源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2 湿法炼锌过程提锌、铟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1.2.1 锌冶金废渣中锌的回收 | 第19-20页 |
1.2.2 锌冶金废渣中铟的回收 | 第20-21页 |
1.3 超声波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21-24页 |
1.3.1 超声波的性质和特点 | 第21页 |
1.3.2 超声波的作用机理 | 第21-22页 |
1.3.3 超声波技术在强化提取金属方面的应用 | 第22-24页 |
1.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4-26页 |
1.4.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24-25页 |
1.4.2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| 第26-40页 |
2.1 实验原料 | 第26-34页 |
2.1.1 氧化锌烟尘成分及物相分析 | 第26-29页 |
2.1.2 次氧化锌粉浸出渣成分及物相分析 | 第29-34页 |
2.2 实验设备及方法 | 第34-40页 |
2.2.1 实验工艺流程及实验设备 | 第34-36页 |
2.2.2 锌、铟的分析测定方法 | 第36-37页 |
2.2.3 锌、铟回收率计算 | 第37-40页 |
第三章 锌、铟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| 第40-46页 |
3.1 E-pH图绘制原理 | 第40-41页 |
3.2 Zn-H_2O系E-pH图 | 第41-42页 |
3.3 In-H_2O系E-pH图 | 第42-44页 |
3.4 浸出过程的反应机理及步骤 | 第4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氧化锌烟尘中回收锌、铟的实验研究 | 第46-62页 |
4.1 氧化锌烟尘常规中性浸出回收锌、铟的实验研究 | 第46-50页 |
4.1.1 反应温度对锌、铟浸出率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.1.2 液固比对锌、铟浸出率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4.1.3 反应时间对锌、铟浸出率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4.2 超声波强化氧化锌烟尘中性浸出回收锌、铟的实验研究 | 第50-60页 |
4.2.1 超声波功率对锌、铟浸出率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4.2.2 反应温度对锌、铟浸出率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4.2.3 液固比对锌、铟浸出率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4.2.4 超声波作用时间对锌、铟浸出率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4.2.5 优化条件综合实验 | 第56页 |
4.2.6 对比实验研究 | 第56-57页 |
4.2.7 中性浸出的产物分析 | 第57-60页 |
4.3 酸性浸出对比实验研究 | 第60-6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次氧化锌粉浸出渣中回收锌、铟的实验研究 | 第62-74页 |
5.1 常规-超声波浸出次氧化锌粉浸出渣对比实验研究 | 第62-69页 |
5.1.1 超声波功率对锌、铟浸出率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5.1.2 反应温度对锌、铟浸出率的影响 | 第63-65页 |
5.1.3 初始酸度对锌、铟浸出率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5.1.4 液固比对锌、铟浸出率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5.1.5 反应时间对锌、铟浸出率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5.2 酸浸渣的成分及物相分析 | 第69-72页 |
5.2.1 X-射线衍射分析 | 第69-70页 |
5.2.2 SEM分析 | 第70-7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6.1 结论 | 第74-75页 |
6.2 展望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8页 |
附录 | 第88-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