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的进展 | 第12-18页 |
1.2.1 碳排放计算方法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2.2 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2.3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2.4 碳排放绩效评价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3 论文的基本内容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3.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20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20-22页 |
1.5 主要创新点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江苏省主要能源消费量及经济数据分析 | 第23-28页 |
2.1 苏省能源消费现状 | 第23-24页 |
2.2 苏省主要经济数据分析 | 第24-28页 |
2.2.1 GDP总量及构成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2.2 碳排放数据分析 | 第25-28页 |
第三章 方法与数据介绍 | 第28-35页 |
3.1 灰色预测GM(1,1)模型 | 第28-30页 |
3.1.1 灰色GM(1,1)模型的选取 | 第28页 |
3.1.2 灰色GM(1,1)模型的原理 | 第28-30页 |
3.2 多项式预测模型 | 第30页 |
3.3 碳排放因素LMDI分解模型 | 第30-34页 |
3.3.1 LMDI分解模型的选取 | 第30-31页 |
3.3.2 LMDI因素分解的实现步骤 | 第31-34页 |
3.4 数据来源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LMDI分解模型的基础数据预测 | 第35-76页 |
4.1 人口规模预测 | 第35-38页 |
4.2 第一产业GDP预测 | 第38-41页 |
4.3 第二产业GDP预测 | 第41-44页 |
4.4 第三产业GDP预测 | 第44-47页 |
4.5 第一产业煤炭类消费量预测 | 第47-50页 |
4.6 第一产业石油类消费量预测 | 第50-53页 |
4.7 第一产业天然气消费量预测 | 第53页 |
4.8 第二产业煤炭类消费量预测 | 第53-57页 |
4.9 第二产业石油类消费量预测 | 第57-60页 |
4.10 第二产业天然气消费量预测 | 第60-63页 |
4.11 第三产业煤炭类消费量预测 | 第63-67页 |
4.12 第三产业石油类消费量预测 | 第67-70页 |
4.13 第三产业天然气消费量预测 | 第70-74页 |
4.14 本章小结 | 第74-76页 |
第五章 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分析——基于LMDI模型 | 第76-85页 |
5.1 碳排放驱动因素贡献值计算 | 第76-78页 |
5.2 驱动因素动态特征分析 | 第78-83页 |
5.2.1 经济因素动态特征 | 第78-79页 |
5.2.2 能源强度因素动态特征 | 第79-80页 |
5.2.3 产业结构因素动态特征 | 第80-81页 |
5.2.4 能源结构因素动态特征 | 第81-83页 |
5.2.5 人口规模因素动态特征 | 第83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第六章 江苏省未来减排路径选择 | 第85-89页 |
6.1 充分发挥第二产业减排潜力 | 第85-86页 |
6.2 重视第三产业碳排放 | 第86页 |
6.3 控制原煤消费量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| 第86-87页 |
6.4 兼顾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 | 第87-88页 |
6.5 适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 | 第88-89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9-90页 |
7.1 论文的总结 | 第89页 |
7.2 不足与展望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7页 |
致谢 | 第97-9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98-99页 |
学术成果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