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世說新語》佚文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引言 | 第8-12页 |
《世说》佚文 | 第12-76页 |
前言 | 第12-24页 |
一、選取《世說》佚文的範圍 | 第12-15页 |
二、佚文選擇的標準 | 第15-18页 |
三、輯錄佚文的思路 | 第18-19页 |
四、引用内容可靠性的判断 | 第19页 |
五、主要材料稱引《世說》的詳細情況 | 第19-23页 |
六、凡例 | 第23-24页 |
一、多书稱引的条目 | 第24-55页 |
二、一书多次稱引的條目 | 第55-57页 |
三、僅有一次稱引的條目 | 第57-66页 |
四、雖有引用但不能單獨作為證據的條目 | 第66-72页 |
附錄:定非出自《世說新語》的引用 | 第72-76页 |
前言 | 第76-78页 |
一、流動的文本:《世說》文本的不確定性 | 第78-92页 |
1.1 宋前《世就新捂》的流傅 | 第79-83页 |
1.2 宋代《世就新语》的傅播 | 第83-87页 |
1.3 宋後《世鞔新语》的傅播 | 第87-90页 |
1.3.1 原本《世就》系统 | 第87-88页 |
1.3.2 擴充《世說》系統 | 第88-89页 |
1.3.3 批黠《世说》系统 | 第89-90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90-92页 |
二、被選擇的文本:《世說》的佚文 | 第92-103页 |
2.1 佚文的内容 | 第93-98页 |
2.1.1 说明性的文字 | 第93-94页 |
2.1.2 記載神怪故事的條目 | 第94-96页 |
2.1.3 與後人社會認知不符的内容 | 第96-98页 |
2.2 佚文内容舆今本内容的封比 | 第98-101页 |
2.2.1 时代相同 | 第98-99页 |
2.2.2 事類相似 | 第99-100页 |
2.2.3 情節相關 | 第100-10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101-103页 |
三、被塑造的文本:《世说》内容的變化 | 第103-120页 |
3.1 佚文的產生 | 第104-105页 |
3.2 伕文產生的原因 | 第105-115页 |
3.2.1 不符合後人的文化认知 | 第106-108页 |
3.2.2 不符合後人的历史认知 | 第108-111页 |
3.2.3 不符合後人的文獻認知 | 第111-115页 |
3.3 佚文產生的結果:《世說》形象的塑造與強化 | 第115-11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119-120页 |
四、結論:《世說新語》,改造與認同 | 第120-132页 |
4.1 《世说》形象的形成 | 第120-122页 |
4.2 歷史文獻、歷史文本與文獻文本 | 第122-124页 |
4.2.1 文獻的分類 | 第122-123页 |
4.2.2 文獻的性質與文獻研究 | 第123-124页 |
4.3 文獻研究中的思維定勢——静態的文獻研究 | 第124-127页 |
4.4 文献权威的的文獻學 | 第127-132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132-138页 |
附录 | 第138-156页 |
致谢 | 第156-15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1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