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10-20页 |
1.1 己内酰胺的性质 | 第11-12页 |
1.1.1 己内酰胺的物理性质 | 第11-12页 |
1.1.2 化学性质 | 第12页 |
1.1.3 毒理学性质 | 第12页 |
1.2 己内酰胺的生产工艺 | 第12-20页 |
1.2.1 己内酰胺的传统经典生产技术 | 第13-15页 |
1.2.2 己内酰胺的新生产技术 | 第15-20页 |
2 贝克曼重排文献综述 | 第20-27页 |
2.1 气相贝克曼重排文献综述 | 第20-23页 |
2.2 液相贝克曼重排文献综述 | 第23-26页 |
2.2.1 离子液体催化液相重排的体系 | 第23-24页 |
2.2.2 无机固体酸或分子筛催化液相重排的体系 | 第24-25页 |
2.2.3 有机化合物类催化液相重排的体系 | 第25-26页 |
2.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6-27页 |
3 H_2SO_4/Cr/SiO_2催化液相贝克曼重排制备己内酰胺 | 第27-42页 |
3.1 实验部分 | 第27-32页 |
3.1.1 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| 第27-28页 |
3.1.2 实验操作 | 第28-29页 |
3.1.3 分析方法 | 第29-32页 |
3.2 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32-41页 |
3.2.1 催化剂的选择 | 第32-34页 |
3.2.2 溶剂的选择 | 第34页 |
3.2.3 单因素温度对环己酮肟重排反应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2.4 单因素催化剂用量对环己酮肟重排反应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3.2.5 单因素反应时间对环己酮肟重排反应的影响 | 第36页 |
3.2.6 单因素溶剂用量对环己酮肟重排反应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2.7 正交实验 | 第37-39页 |
3.2.8 反应后处理及产物的结构表征 | 第39-41页 |
3.3 小结 | 第41-42页 |
4 三聚氯氰催化液相贝克曼重排制备己内酰胺 | 第42-57页 |
4.1 实验部分 | 第42-43页 |
4.1.1 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| 第42-43页 |
4.1.2 实验操作 | 第43页 |
4.2 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43-56页 |
4.2.1 催化剂的选择 | 第43-45页 |
4.2.2 溶剂的选择 | 第45-46页 |
4.2.3 单因素温度对环己酮肟重排反应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.2.4 单因素催化剂用量对环己酮肟重排反应的影响 | 第47页 |
4.2.5 单因素反应时间对环己酮肟重排反应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2.6 单因素溶剂三氟乙酸/甲苯比例对环己酮肟重排反应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4.2.7 单因素溶剂三氟乙酸/甲苯用量对环己酮肟重排反应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4.2.8 不同助剂对环己酮肟重排反应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4.2.9 催化剂的重新生成 | 第51-52页 |
4.2.10 正交实验 | 第52-55页 |
4.2.11 三聚氯氰(CNC)催化重排反应机理的探讨 | 第55-56页 |
4.3 小结 | 第56-57页 |
5 氯球负载三聚氯氰催化重排反应 | 第57-65页 |
5.1 实验部分 | 第57-62页 |
5.1.1 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| 第57-58页 |
5.1.2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58-59页 |
5.1.3 分析方法 | 第59页 |
5.1.4 不同连接臂对氯球改性及负载三聚氯氰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5.1.5 负载催化剂的表征及分析 | 第60-62页 |
5.2 三聚氯氰功能树脂催化重排效果考察 | 第62-64页 |
5.2.1 乙二胺为连接臂制备三聚氯氰催化重排效果考察 | 第62-63页 |
5.2.2 乙醇胺为连接臂制备三聚氯氰催化重排效果考察 | 第63-64页 |
5.2.3 乙二醇为连接臂制备三聚氯氰催化重排效果考察 | 第64页 |
5.3 小结 | 第64-65页 |
6 结论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