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2-26页 |
1.1 汽车座椅简介 | 第12-13页 |
1.2 微特电机和汽车座椅电机 | 第13-21页 |
1.2.1 微特电机的发展和应用 | 第13-15页 |
1.2.2 汽车座椅电机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5-17页 |
1.2.3 汽车座椅电机的工作原理 | 第17页 |
1.2.4 汽车座椅电机的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1.3 课题研究背景、来源及意义 | 第21页 |
1.4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21-23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1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1.5 虚拟样机技术 | 第23-25页 |
1.5.1 虚拟样机技术的定义 | 第23页 |
1.5.2 虚拟样机技术的特点 | 第23-24页 |
1.5.3 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2 汽车座椅电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实体模型的建立 | 第26-33页 |
2.1 Pro/ENGINEER简介 | 第26页 |
2.2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| 第26-27页 |
2.3 汽车座椅电机蜗轮和蜗杆的齿形参数 | 第27-28页 |
2.3.1 蜗杆头数和蜗轮齿数 | 第27页 |
2.3.2 蜗杆直径系数q和导程角γ | 第27-28页 |
2.4 蜗轮蜗杆的齿形参数 | 第28页 |
2.5 蜗轮、蜗杆实体模型和装配图的建立 | 第28-31页 |
2.6 Pro/ENGINEER和ADAMS之间的数据转换 | 第31-32页 |
2.6.1 ADAMS/Exchange接口模块 | 第31页 |
2.6.2 Mechanical/Pro接口模块 | 第31-32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3 汽车座椅电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虚拟样机的建立 | 第33-44页 |
3.1 模型的导入 | 第33页 |
3.2 定义虚拟样机的参数 | 第33-38页 |
3.2.1 仿真的前提条件 | 第33-34页 |
3.2.2 定义材料属性 | 第34-37页 |
3.2.3 ADAMS中材料属性的定义 | 第37-38页 |
3.3 ADAMS碰撞接触力 | 第38-42页 |
3.3.1 赫兹弹性接触理论 | 第38-40页 |
3.3.2 ADAMS碰撞接触力 | 第40-4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4 汽车座椅电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仿真分析 | 第44-53页 |
4.1 定义和添加运动副 | 第44页 |
4.2 定义和添加运动方程 | 第44-45页 |
4.3 定义和添加负载方程 | 第45-46页 |
4.4 蜗轮和蜗杆接触力理论公式 | 第46-47页 |
4.5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7-50页 |
4.5.1 运动学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5.2 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6 物理样机试验及结果分析 | 第50-52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5 汽车座椅电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| 第53-77页 |
5.1 塑料齿轮(蜗轮)的失效形式 | 第53页 |
5.2 蜗轮(塑料齿轮)的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| 第53-58页 |
5.2.1 蜗轮Pro/ENGINEER模型的导入 | 第54页 |
5.2.2 定义材料属性 | 第54页 |
5.2.3 网格划分 | 第54-55页 |
5.2.4 添加约束和负载 | 第55-56页 |
5.2.5 求解结果 | 第56-58页 |
5.3 非线性接触分析 | 第58-62页 |
5.4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理论 | 第62-65页 |
5.4.1 ANSYS Workbench接触分析 | 第63页 |
5.4.2 接触类型 | 第63页 |
5.4.3 计算方法 | 第63-64页 |
5.4.4 摩擦类型 | 第64页 |
5.4.5 接触强度、穿透量和接触面 | 第64页 |
5.4.6 接触问题分析步骤 | 第64-65页 |
5.5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非线性接触有限元分析 | 第65-71页 |
5.5.1 装配体模型的导入 | 第65页 |
5.5.2 定义蜗轮和蜗杆的材料属性 | 第65-66页 |
5.5.3 定义接触 | 第66-67页 |
5.5.4 划分网格 | 第67页 |
5.5.5 添加约束和负载 | 第67-68页 |
5.5.6 求解结果 | 第68-71页 |
5.6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模态分析 | 第71-75页 |
5.6.1 模态分析简介 | 第71-72页 |
5.6.2 模态分析的有限元理论 | 第72-73页 |
5.6.3 模态分析的步骤 | 第73-75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6 结论和展望 | 第77-79页 |
6.1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| 第77-78页 |
6.2 展望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5页 |
附录 (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)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