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| 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 国内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9页 |
| 1.2.1 EV充电模式 | 第12-13页 |
| 1.2.2 EV充电功率分布特性 | 第13页 |
| 1.2.3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 | 第13-16页 |
| 1.2.4 静态电压稳定分析 | 第16-19页 |
| 1.3 相关研究总体上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| 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| 第2章 立足交流侧辨识的EV充电负荷模型 | 第22-39页 |
| 2.1 引言 | 第22页 |
| 2.2 单台EV充电行为仿真 | 第22-25页 |
| 2.2.1 充电机结构和仿真模型 | 第22-25页 |
| 2.2.2 充电条件和信息采集种类 | 第25页 |
| 2.3 EV充电负荷模型辨识 | 第25-31页 |
| 2.3.1 最小二乘法模型辨识 | 第26-27页 |
| 2.3.2 负荷模型辨识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1页 |
| 2.4 EV充电负荷对 10k V简单馈电系统的影响分析 | 第31-37页 |
| 2.4.1 充电负荷等效至交流 10k V节点侧的PV特性 | 第31-34页 |
| 2.4.2 交流 10k V单电源系统的PV特性 | 第34-35页 |
| 2.4.3 充电负荷引起 10k V简单馈电系统工作点的变化分析 | 第35-37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| 第3章 基于特斯拉EV实验测试的充电负荷分析 | 第39-53页 |
| 3.1 引言 | 第39页 |
| 3.2 特斯拉EV及其Supercharger简介 | 第39-40页 |
| 3.2.1 Model S P85 和Model S 85 车型性能比较 | 第39-40页 |
| 3.2.2 超级充电机性能 | 第40页 |
| 3.3 单台EV充电时的负荷特性分析 | 第40-44页 |
| 3.3.1 测试工况条件 | 第40-41页 |
| 3.3.2 基于实测数据的特性分析 | 第41-44页 |
| 3.4 两台EV充电时的负荷特性分析 | 第44-46页 |
| 3.4.1 测试工况条件 | 第44页 |
| 3.4.2 基于实测数据的特性分析 | 第44-46页 |
| 3.5 TESLA EV充电负荷特性的扩展分析 | 第46-51页 |
| 3.5.1 扩展分析 | 第46-49页 |
| 3.5.2 充电负荷时变特性模型表达 | 第49-51页 |
| 3.6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| 第4章 含EV和空调负荷的配电网算例仿真分析 | 第53-65页 |
| 4.1 引言 | 第53页 |
| 4.2 算例系统说明 | 第53-55页 |
| 4.3 不同负荷条件下的潮流计算结果与分析 | 第55-63页 |
| 4.3.1 充电站负荷采用不同模型时的比较分析 | 第55-61页 |
| 4.3.2 EV和空调负荷联合作用下的潮流分析 | 第61-63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| 结论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71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