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微生物学论文--微生物细胞学论文

细菌跨膜电子传递过程的环境功能和电化学调控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-29页
    1.1 研究概述第13页
    1.2 电化学活性细菌的环境功能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电化学活性细菌的生理代谢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电化学活性细菌的环境化学第17-18页
    1.3 电化学活性细菌的跨膜电子传递系统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S.oneidensis跨膜电子传递链的组成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G.sulfurreducens跨膜电子传递链的组成第20-22页
    1.4 细菌聚集体胞外电子传递的调控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G.sulfurreducens生物膜远程电子传递模型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电势对电化学活性细菌生理代谢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研究内容、目的和意义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主要研究内容第27-29页
第二章 Shewanella周质延胡索酸还原酶催化SeO_3~(2-)的还原第29-43页
    2.1 概述第29-30页
    2.2 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细菌生长条件和还原试验基质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基因缺陷菌株的构建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SeO_3~(2-)还原测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Se元素平衡测试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Se(0)的电镜和能谱表征第31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31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S.oneidensis MR-1还原SeO_3~(2-)过程的监测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外膜和胞外呼吸机构对MR-1还原SeO_3~(2-)的影响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周质内终端还原酶对MR-1还原SeO_3~(2-)的影响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内膜醌脱氢酶对MR-1还原SeO_3~(2-)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Se(0)纳米颗粒的胞内积聚和表征第39-40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40-43页
第三章 基于光激发赤铁矿的微生物异化呼吸第43-65页
    3.1 概述第43-44页
    3.2 方法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细菌生长条件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制备α-Fe_2O_3/ITO电极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电极表面生物膜培育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电化学和光电化学测试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生物膜活性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生物膜扫描电镜分析第48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48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非光激发条件下G.sulfurreducens细胞向α-Fe_2O_3的电子传递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细胞/α-Fe_2O_3电极的光激发引起的光电流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α-Fe_2O_3中电子-空穴分离与表面细胞呼吸的偶联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G.sulfurreducens细胞在光激发的α-Fe_2O_3表面的生理活性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G.sulfurreducens细胞在α-Fe_2O_3表面的光致电子传递机理第60-63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63-65页
第四章 电势诱导Geobacter远程电子传递的策略分化第65-83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65-66页
    4.2 G.sulfurreducens生物膜的电荷传导模型第66-68页
    4.3 方法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细菌培养及阳极生物膜培育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生物膜样品的亚细胞组分制备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EPS和生物膜的电化学表征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生物膜EPS组分的化学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第71页
    4.4 结果与讨论第71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G.sulfurreducens细胞在多重阳极电势下放电情况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G.sulfurreducens细胞适应阳极电势并形成生物膜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G.sulfurreducens生物膜的电子传导性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G.sulfurreducens生物膜中的氧化还原物种第79-81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81-83页
第五章 基于跨膜反向电子传递的阴极生物催化研究第83-98页
    5.1 概述第83-84页
    5.2 方法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细菌培养条件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细菌生物膜培育、阴极驯化和电化学表征第85-86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86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A.thiooxidans细胞的阴极电化学驯化与催化活性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T.denitrificans细胞的阴极电化学驯化与催化活性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G.sulfurreducens细胞的阴极电化学驯化与催化活性第89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G.metallireducens细胞的阴极电化学驯化与催化活性第93-96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96-98页
结论第98-100页
参考文献第100-123页
致谢第123-125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5-126页

论文共12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渭干河—库车河三角绿洲土壤盐渍化遥感与近感协同监测方法研究
下一篇: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(PRRSV)非结构蛋白(nsp)1α抑制β干扰素转录的分子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