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生物化学论文--核酸论文--脱氧核糖核酸(DNA)论文

芯片表面DNA分子机器的构建与单碱基突变的检测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2页
    1.1 DNA化学组成及基本结构第12-13页
    1.2 DNA链交换反应第13-15页
    1.3 DNA分子机器第15-18页
    1.4 双偏振干涉测量技术(DPD第18-19页
    1.5 微流控技术原理和结构第19-22页
第二章 基于toehold协助下芯片表面增强单碱基突变检测第22-54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22-23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23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原料与样品处理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芯片清洗和表面修饰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DPI研究单碱基突变的实验过程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荧光实验研究溶液中链替换反应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电泳(PAGE)实验研究溶液中链替换反应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简易DNA微阵列高通量单碱基突变检测第30-31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分析第31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6/5 toehold方案下的链替换反应中双链DNA“toehold交换探针”的设计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DNA序列不同突变位点的链替换反应进程的研究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DNA序列不同突变类型的链替换反应进程研究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芯片表面和溶液中toehold链替换效率的比较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表面不同的接枝密度对链替换反应效率的影响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流动和静态体系对链替换反应效率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芯片表面和溶液中不同toehold方案设计的双链探针对链替换反应的影响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toehold协助下的表面检测单碱基突变方法的检测限及普适性研究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DNA微阵列技术进行高通量单碱基突变检测的评价第50-51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51-54页
第三章 基于微流控DNA微阵列技术在芯片表面构建DNA信号放大传感器及“AND”逻辑门第54-64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4-55页
    3.2 实验过程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试剂和样品预处理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醛基玻璃芯片和PDMS微通道基片制备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芯片表面线性探针阵列的制备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样品杂交以及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DNA信号放大传感器实验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“AND”逻辑门实验第58-59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toehold方案的设计及AuNPs的引入原因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DNA信号放大传感器的构建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“AND”逻辑门的构建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2-64页
第四章 微流控通道中液滴的图案化排列和转变第64-7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4-65页
    4.2 实验过程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原料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微流控芯片制作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液滴乳化实验第65-67页
    4.3 结果和讨论第67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微通道宽度为250μm和300μm时液滴的图案化排列现象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微通道宽度为350μm和400μm时液滴的图案化排列现象第71-76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6-78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8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98页
附录A 双偏振干涉测量技术(DPI)简介第98-104页
附录B 微流控技术简介第104-112页
致谢第112-114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4页

论文共11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含负氢配体双核及单核钌配合物催化的烯烃复分解聚合与VⅢB族过渡金属催化的碳—氢键活化研究
下一篇:分数阶微分方程的高阶数值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