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9页 |
1.2 研究动态 | 第9-12页 |
1.2.1 预算透明度概念演进 | 第10页 |
1.2.2 预算监督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2.3 预算透明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2.4 提高预算透明度方面的研究 | 第12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3页 |
1.4 研究的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.1 文献法 | 第13-14页 |
1.4.2 调查问卷法 | 第14页 |
1.4.3 案例分析法 | 第14页 |
1.4.4 实地观察法 | 第14页 |
1.4.5 比较研究法 | 第14页 |
1.5 研究的新颖性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乡镇政府预算透明度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2.1 政府预算的相关概念 | 第16-17页 |
2.1.1 政府预算 | 第16页 |
2.1.2 预算透明度的含义 | 第16-17页 |
2.2 乡镇政府预算透明度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7-18页 |
2.2.1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17页 |
2.2.2 委托—代理理论 | 第17页 |
2.2.3 博弈理论 | 第17-18页 |
第3章 池店镇政府预算透明度调查情况 | 第18-38页 |
3.1 调查准备与实施 | 第18-23页 |
3.1.1 确定问卷调查对象 | 第18页 |
3.1.2 问卷设计 | 第18-19页 |
3.1.3 预调查 | 第19-21页 |
3.1.4 正式调查 | 第21-22页 |
3.1.5 质量控制 | 第22页 |
3.1.6 有效样本统计 | 第22-23页 |
3.2 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23-38页 |
3.2.1 有效样本个人属性描述性分析 | 第23页 |
3.2.2 公众关注程度调查基本描述分析 | 第23-25页 |
3.2.3 受教育程度与公众关注程度交叉分析 | 第25-29页 |
3.2.4 预算透明度存在问题调查分析 | 第29-38页 |
第4章 乡镇政府预算透明度不足的原因分析 | 第38-40页 |
4.1 乡镇政府预算透明度不足的理论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1.1 用“信息不对称”理论分析 | 第38页 |
4.1.2 用“委托-代理”理论分析 | 第38页 |
4.1.3 用“博弈”理论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2 乡镇预算透明度不足的体制因素分析 | 第39页 |
4.3 乡镇透明度不足的实践分析 | 第39-40页 |
第5章 国内外先进模式借鉴 | 第40-45页 |
5.1 国内先进模式 | 第40-41页 |
5.1.1 温岭模式 | 第40-41页 |
5.1.2 白庙模式 | 第41页 |
5.2 国外先进经验借鉴 | 第41-45页 |
5.2.1 美国国会的做法 | 第41-42页 |
5.2.2 日本政府的做法 | 第42-43页 |
5.2.3 澳大利亚及韩国的做法 | 第43-45页 |
第6章 提高基层预算透明的对策及建议 | 第45-50页 |
6.1 提高基层民众的预算参与意识 | 第45-46页 |
6.1.1 在居民区普及预算知识 | 第45页 |
6.1.2 在学校中普及预算知识 | 第45页 |
6.1.3 在公共场所普及预算知识 | 第45-46页 |
6.1.4 在普及公民知识的同时发展民间组织的力量 | 第46页 |
6.2 改进预算管理流程 | 第46-48页 |
6.2.1 充足的时间编制预算 | 第46-47页 |
6.2.2 引进专家协助审批 | 第47页 |
6.2.3 预算报告公开方式多样 | 第47-48页 |
6.2.4 预算执行更规范化 | 第48页 |
6.3 实行绩效预算 | 第48-50页 |
6.3.1 出台绩效管理的相关法规 | 第49页 |
6.3.2 建立科学绩效评价评估体系 | 第49-50页 |
第7章 结束语及研究展望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6页 |
乡镇(街道)预算透明度调查表 | 第56-59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