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与选题的依据 | 第11-13页 |
1.1.1 选题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选题的依据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7页 |
1.2.1 研究的目的 | 第13-14页 |
1.2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.3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2.4 本研究的主要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2 相关基本概念及研究理论基础 | 第21-29页 |
2.1 “互联网+” | 第21页 |
2.2 创业的内涵 | 第21-22页 |
2.3 大学生创业者 | 第22-23页 |
2.4 创业素质 | 第23-24页 |
2.5 研究理论基础 | 第24-29页 |
2.5.1 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| 第24-25页 |
2.5.2 新常态为“互联网+”发展提供新思路 | 第25-26页 |
2.5.3 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树立正确就业观 | 第26-29页 |
3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陕西省大学生创业素质 | 第29-41页 |
3.1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陕西省大学生创业素质主要特征 | 第29-37页 |
3.1.1 创业动机目的化 | 第30-32页 |
3.1.2 创业能力差异化 | 第32-33页 |
3.1.3 创业人格多元化 | 第33-35页 |
3.1.4 创业领域时代化 | 第35-37页 |
3.2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陕西省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形成因素 | 第37-41页 |
3.2.1 智能因素 | 第37-38页 |
3.2.2 非智能因素 | 第38-39页 |
3.2.3 环境因素 | 第39-41页 |
4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陕西省大学生创业主要问题分析 | 第41-49页 |
4.1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陕西省大学生创业主要问题 | 第41-43页 |
4.1.1 传统就业观念根深蒂固 | 第41-42页 |
4.1.2 创业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| 第42-43页 |
4.1.3 创业扶持政策缺乏力度 | 第43页 |
4.2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陕西省大学生创业优势 | 第43-46页 |
4.2.1 学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及师资力量方面 | 第44页 |
4.2.2 传统文化特色及政府扶持方面 | 第44-46页 |
4.3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陕西省大学生创业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| 第46-49页 |
5 互联网+”背景下提升陕西省大学生创业素质对策 | 第49-59页 |
5.1 大学生个体层面 | 第49-50页 |
5.1.1 改变传统就业观,树立自主创业意识 | 第49页 |
5.1.2 主动参加创业培训,提高自身创业能力 | 第49-50页 |
5.1.3 依靠陕西地方特色,发挥地方创业优势 | 第50页 |
5.2 高校层面 | 第50-53页 |
5.2.1 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| 第51-52页 |
5.2.2 从思想方面着手,改变学生传统就业择业观 | 第52页 |
5.2.3 建立“互联网创业型”大学,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| 第52-53页 |
5.3 社会宏观层面 | 第53-55页 |
5.3.1 设立风险基金,减少创业风险 | 第54页 |
5.3.2 营造创业文化,鼓励创新创业 | 第54-55页 |
5.3.3 制定地方法规,依法保障创业 | 第55页 |
5.4 “互联网+”与“+互联网”层面 | 第55-59页 |
5.4.1 互联网+创业课程 | 第56-57页 |
5.4.2 创业领域+互联网 | 第57-58页 |
5.4.3 技术创新引领健全创新心理 | 第58-59页 |
6 结语 | 第59-63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59页 |
6.2 主要创新点 | 第59-60页 |
6.3 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| 第60-63页 |
6.3.1 不足之处 | 第60页 |
6.3.2 研究展望 | 第60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附录1 | 第69-71页 |
附录2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