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民用建筑论文--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--幼儿园、托儿所论文

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空间设计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1.绪论第12-2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对象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幼儿园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科学发现室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15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1.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国内书籍研究现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国内论文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国内办园标准研究现状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国外研究现状第23-24页
    1.6 研究框架第24-25页
2.科学发现室与幼儿学前教育背景研究第25-36页
    2.1 国内幼儿园学前教育模式发展历程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学习日本福禄贝尔式的学前教育模式——蒙养院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学习欧美学前教育模式并进行本土化、科学化探索——幼稚园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建国以后:苏联分科教学模式——幼儿园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改革开放以后:教学模式多样化第26-27页
    2.2 我国幼儿科学教育发展历史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封建社会幼儿的科学教育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封建时代末期的幼儿科学教育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解放前的“常识教育”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新中国成立后集体主义分科教育下的“常识教育”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改革开放后的“科学教育”课程第30-31页
    2.3 幼儿科学探究教育活动发展历程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国外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国内第32-33页
    2.4 科学发现室概念及其由来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科学发现室的概念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科学发现室的由来第34-35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3.幼儿园建筑科学发现室调研与现状分析第36-105页
    3.1 调研概述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调研对象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调研目标第37-38页
    3.2 实地调研第38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XAJZKJDXFS幼儿园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QXZX幼儿园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AYGJZN幼儿园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XASHTCDE幼儿园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XASQJDY幼儿园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DFTY幼儿园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XATZ幼儿园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其他第65-68页
    3.3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调研分析第68-10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位置分析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面积统计数据分析第72-8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科学发现室功能分区分析第87-9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科学发现室使用情况及科学发现教育需求分析第96-10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调研总结分析第102-10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104-105页
4.科学发现室空间设计影响因素第105-137页
    4.1 幼儿尺度对科学发现室设计影响第105-12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幼儿人数对科学发现室空间设计影响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幼儿生理尺度对科学发现室空间设计的影响第106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幼儿活动尺度对科学发现室空间设计的影响第112-11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家具及教具尺寸对科学发现室设计影响第115-124页
    4.2 幼儿心理对科学发现室设计影响第124-12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不同年龄段幼儿探究兴趣的差异第12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不同年龄段幼儿探究方法的差异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不同年龄段幼儿探究记录方法的差异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不同年龄段幼儿表达交流能力的差异第126-127页
    4.3 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对科学发现室空间设计的影响第127-1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集体式教育模式对科学发现室空间设计的影响第127-1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开放式教育模式对科学发现室空间设计的影响第130-135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135-137页
5.科学发现室空间优化及设计策略第137-167页
    5.1 基于调研现状的科学发现室优化策略第137-1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科学发现室的功能转移第137-1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科学发现室与其他专业教室的功能复合化第140-1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科学发现室中自由活动和展示空间向公共开放空间的外溢第141-1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科学发现室增设室外观察活动空间第143-1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科学发现室空间开放化第145-148页
    5.2 科学发现室设计指标研究第148-1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集中教学区设计第148-1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教师上课区设计第150-1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自由活动区设计第153-1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空间组合第154-158页
    5.3 科学发现室空间适应性设计方法第158-1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科学发现室设计原则第158-1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科学发现室设计要求第1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科学发现室设计的未来趋势第164-166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66-167页
6.结论第167-169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167页
    6.2 贡献与不足第167-168页
    6.3 后续研究与展望第168-169页
参考文献第169-172页
附录第172-180页

论文共1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西藏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--以我国新时期以来的西藏纪录片为例
下一篇:基于PCK理论的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