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混合动力电动客车发展现状 | 第9-14页 |
1.2.1 国外发展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2 国内发展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汽车仿真技术简介 | 第14-16页 |
1.3.1 Cruise 仿真软件特点 | 第15-16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简介 | 第17-28页 |
2.1 混合动力工作原理 | 第17-20页 |
2.1.1 传统燃油汽车的能量分配 | 第17-18页 |
2.1.2 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原理及制约因素 | 第18-20页 |
2.2 混合动力车分类 | 第20-27页 |
2.2.1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| 第20-21页 |
2.2.2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| 第21-26页 |
2.2.3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| 第26-27页 |
2.3 本文传动系统选型 | 第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混合动力模型的参数选取 | 第28-38页 |
3.1 整车参数及动力性指标 | 第28-29页 |
3.1.1 整车参数 | 第28页 |
3.1.2 动力性能指标 | 第28-29页 |
3.2 发动机选型及参数确定 | 第29-31页 |
3.2.1 发动机的选型 | 第29-30页 |
3.2.2 发动机的参数选取 | 第30-31页 |
3.3 电动机选型及参数设计 | 第31-33页 |
3.3.1 电动机选型 | 第31-32页 |
3.3.2 电动机的参数选取 | 第32-33页 |
3.4 蓄电池选型及参数匹配 | 第33-35页 |
3.4.1 蓄电池的选型 | 第33-35页 |
3.4.2 蓄电池参数匹配 | 第35页 |
3.5 传动系速比的确定 | 第35-3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整车控制策略及工作模式研究 | 第38-48页 |
4.1 控制策略简介 | 第38-41页 |
4.1.1 动态自适应控制策略 | 第38-39页 |
4.1.2 模糊控制策略 | 第39-41页 |
4.1.3 基于逻辑门限的电机辅助控制策略 | 第41页 |
4.2 本文控制策略的设定 | 第41-43页 |
4.3 混合动力系统工作模式 | 第43-47页 |
4.3.1 纯电动模式 | 第43-44页 |
4.3.2 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 | 第44页 |
4.3.3 混合驱动模式 | 第44-46页 |
4.3.4 能量回收模式 | 第46-4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混合动力模型建立及仿真研究 | 第48-63页 |
5.1 整车模型的搭建 | 第48-49页 |
5.2 建立 Cruise 与 MATLAB/Simulink 连接 | 第49-50页 |
5.3 任务的建立 | 第50-51页 |
5.4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1-62页 |
5.4.1 随电池 SOC 值的变化发动机工作点分布情况分析 | 第51-55页 |
5.4.2 燃油经济性分析 | 第55-57页 |
5.4.3 加速性能分析 | 第57-60页 |
5.4.4 爬坡性能分析 | 第60-6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结论 | 第63-64页 |
展望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