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主动悬架控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0页 |
1.2 悬架概述 | 第10-14页 |
1.2.1 悬架的作用 | 第10-11页 |
1.2.2 悬架的分类 | 第11-14页 |
1.3 国内外工程车辆悬架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4 主动悬架常用控制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5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车辆悬架系统的建模 | 第20-31页 |
2.1 引言 | 第20页 |
2.2 车辆模型 | 第20-22页 |
2.2.1 悬架的物理结构 | 第20-21页 |
2.2.2 悬架的分类 | 第21-22页 |
2.3 车辆悬架建模 | 第22-26页 |
2.3.1 车辆坐标系 | 第22-23页 |
2.3.2 七自由度整车悬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| 第23页 |
2.3.3 四自由度半车悬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| 第23-24页 |
2.3.4 二自由度四分之一车辆悬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| 第24-26页 |
2.4 路面输入模型 | 第26-2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阀控液压缸建模及分析 | 第31-45页 |
3.1 电液比例方向控制阀建模 | 第31-37页 |
3.1.1 比例放大器模型 | 第31-32页 |
3.1.2 比例电磁铁模型 | 第32-35页 |
3.1.3 滑阀建模 | 第35-36页 |
3.1.4 比例方向阀模型 | 第36-37页 |
3.2 液压缸建模 | 第37-40页 |
3.2.1 液压缸流量连续性方程 | 第37-39页 |
3.2.2 液压缸和负载的力平衡方程 | 第39-40页 |
3.3 比例阀控液压缸模型 | 第40-44页 |
3.3.1 液压控制阀流量方程 | 第40-43页 |
3.3.2 液压缸流量方程 | 第43页 |
3.3.3 液压缸的力学方程 | 第43页 |
3.3.4 阀控液压缸模型 | 第43-4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电液主动悬架系统建模 | 第45-49页 |
4.1 电液主动悬架系统建模 | 第45-47页 |
4.2 系统参数确定 | 第47-48页 |
4.2.1 悬架参数 | 第47页 |
4.2.2 液压缸参数 | 第47-48页 |
4.2.3 电液比例阀参数 | 第48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五章 电液主动悬架系统仿真 | 第49-57页 |
5.1 控制系统仿真概述 | 第49-51页 |
5.1.1 MATLAB 适合控制系统仿真的特点 | 第49-50页 |
5.1.2 Simulink 适合控制系统仿真的特点 | 第50-51页 |
5.2 主动悬架 PID 控制 | 第51-55页 |
5.2.1 PID 控制算法概述 | 第51页 |
5.2.2 PID 控制的数学描述 | 第51-53页 |
5.2.3 PID 控制器参数整定 | 第53-54页 |
5.2.4 液压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 | 第54-55页 |
5.3 主动悬架系统液压部分仿真模型 | 第55页 |
5.4 被动悬架 Simulink 仿真模型 | 第55-56页 |
5.5 主动悬架 Simulink 仿真模型 | 第56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六章 悬架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57-62页 |
6.1 被动悬架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57-61页 |
6.1.1 路面输入波形 | 第57-58页 |
6.1.2 被动悬架响应曲线 | 第58-59页 |
6.1.3 主动悬架响应曲线 | 第59-61页 |
6.2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总结 | 第62页 |
展望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就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