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系统论文--数据处理、数据处理系统论文

基于STM32的智能仪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选题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广阔的应用前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可观的经济效益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良好的社会效益第12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1.4 技术路线第14-15页
    1.5 课题可行性论证结论第15-16页
    1.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本文结构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论文的各章节结构第16-18页
第二章 智能仪表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体设计第18-24页
    2.1 智能仪表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架构第18页
    2.2 数据传输方式的确定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无线、有线传输方式的对比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无线传输方式的选择第18-19页
    2.3 智能仪表Modbus通信规约简介第19-21页
    2.4 智能仪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思想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智能仪表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智能仪表数据采集系统总体设计第22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2-24页
第三章 系统数据集中器的硬件设计第24-40页
    3.1 数据集中器硬件电路概述第24页
    3.2 微控制器芯片的选取第24-25页
    3.3 ARM Cortex-M3内核简介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ARM处理器简介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ARM Cortex-M3内核简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ARM Cortex-M3处理器的指令和工作模式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ARM Cortex-M3处理器的寄存器第27-28页
    3.4 微控制器芯片STM32F103VCT6的简介第28-30页
    3.5 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无线通信芯片的选型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无线通信模块CC2500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CC2500外围电路设计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CC2500与STM32F103VCT6的连接电路图第35-36页
    3.6 上位机串口通信电路第36-37页
    3.7 数据集中器PCB电路板设计第37-38页
    3.8 本章小结第38-40页
第四章 系统数据采集器的硬件设计第40-48页
    4.1 数据采集器硬件电路概述第40页
    4.2 智能仪表串口通信电路第40-41页
    4.3 相关电路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电源电路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时钟电路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复位电路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启动配置电路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EEPROM 接口电路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下载调试接口电路第45-46页
    4.4 数据采集器PCB电路板设计第4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6-48页
第五章 智能仪表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第48-64页
    5.1 单片机程序设计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单片机程序设计内容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系统软件的开发环境简介第48-49页
    5.2 STM32F103VCT6配置程序设计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系统时钟配置设计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异常向量NVIC配置设计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定时器配置设计第49页
    5.3 数据集中器程序设计第49-50页
    5.4 串口通信接口程序设计第50-51页
    5.5 数据采集器程序设计第51-53页
    5.6 无线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CC2500寄存器参数配置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CC2500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CC2500节点软件的设计第55-58页
    5.7 上位机软件系统的设计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上位机软件系统开发平台简介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上位机界面显示系统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7.3 上位机串口通信设计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7.4 上位机数据库接口设计第63页
    5.8 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第六章 系统测试第64-68页
    6.1 无线通信模块测试第64-65页
    6.2 系统整体功能测试第65-66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66-68页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8-72页
    7.1 本论文所完成的工作第68-69页
    7.2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69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6页
致谢第76-78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研究
下一篇:基于Zigbee温室大棚远程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