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政治论文

核心素养视域下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研究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页
绪论第6-15页
    一、研究缘由及意义第6-8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综述第8-13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四、创新与不足第14-15页
第一章 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相关概念和特征第15-18页
    一、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相关概念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学科课程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活动课程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活动型学科课程第15页
    二、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特征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主体性和合作性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综合性和区域性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实践性和操作性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开放型和生成性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层次性和连惯性第17-18页
第二章 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依据第18-21页
    一、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理论依据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杜威“实用主义”教育理论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陶行知的“生活教育”理论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布鲁纳的“发现学习”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皮亚杰等人的建构主义理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观点第19页
    二、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现实依据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新课改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本学科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第20-21页
第三章 核心素养和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关系第21-26页
    一、核心素养对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影响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核心素养影响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目标的确立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核心素养影响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内容的选择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核心素养影响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效果的评价第23-24页
    二、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影响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知识与能力教育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打好基础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过程与方法教育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搭好桥梁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为培育核心素养提供支撑第25-26页
第四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原则和实施形式第26-33页
    一、实施原则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基于经验,在生活积累中厚植“文化基础”素养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基于情境,在合作探究中提升“社会参与”素养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基于问题,在冲突解决中锻炼“自主发展”素养第27-28页
    二、实施形式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讨论式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表演式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调查式第31-33页
第五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现状和实施策略第33-38页
    一、实施现状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教学方式层面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教学评价层面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核心素养层面第34页
    二、实施策略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基于“文化基础”素养,让师生共定活动主题和目标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立足“社会参与”素养,让学生主导方案设计和实施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重视“自主发展”素养,让学生参与课程结果的评价第36-38页
第六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《道德与法治》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设计第38-41页
    一、教学目标第38页
    二、教学重难点第38页
    三、教学过程第38-39页
    四、教学思路第39-41页
结语第41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7页
附录第47-48页
致谢第48-4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9-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思维导图在初中《道德与法治》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
下一篇:初中《道德与法治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