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--脂肪族化合物(无环化合物)的生产论文--脂肪族烃论文

超微孔金属—有机框架材料在轻烃吸附分离中的应用基础研究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53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5-16页
    1.2 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的发展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的特性第19-20页
    1.3 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策略第2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配体桥联长度和取向调控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配体的功能化改性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混合配体MOFs的构筑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金属中心或金属簇的替换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复合改性第30-31页
    1.4 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的气体吸附机理研究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分子筛分效应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热力学平衡效应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分子动力学效应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量子筛分效应第34页
    1.5 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在低碳烃吸附分离中的应用第34-5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乙炔/乙烯的吸附分离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烯烃/烷烃的吸附分离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C_4体系的吸附分离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分离第46-50页
    1.6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50-53页
第二章 没食子酸盐类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的乙炔乙烯乙烷分离性能研究第53-85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53-54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原料与设备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没食子酸盐类MOFs的合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没食子酸盐类MOFs的常压合成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Mg-gallate的成型实验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没食子酸盐类MOFs的表征及分析方法第56-59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59-8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没食子酸盐类MOFs的结构表征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没食子酸盐类MOFs的结构解析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乙炔/乙烯/乙烷的热力学分离性能研究第65-7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乙炔/乙烯的作用机理研究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固定床吸附分离性能研究第74-8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工业化应用前景研究第80-83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83-85页
第三章 没食子酸盐类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的C_4分离性能研究第85-102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85-86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原料与设备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及分析方法第87-89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8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单组分气体的静态吸附平衡研究第89-9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吸附选择性及分离性能评价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1,3-丁二烯与反式-2-丁烯的吸附机理研究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固定床吸附分离性能研究第97-10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100-102页
第四章 没食子酸盐类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分离性能研究第102-119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102-103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原料与设备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及分析方法第104-106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10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单组分气体的静态吸附平衡研究第106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吸附选择性及分离性能评价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固定床吸附分离性能研究第113-117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117-119页
第五章 离子液体负载型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的乙炔乙烯分离性能研究第119-136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119-120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120-12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原料与设备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MIL-101的合成第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[Bmim][OAc]@MIL-101的合成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表征方法及分析手段第122-124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124-13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[Bmim][OAc]@MIL-101的基础表征第124-12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乙炔乙烯的静态吸附分离性能研究第128-13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固定床动态吸附分离性能研究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乙炔乙烯等量吸附热(Q_(st))及再生性能第132-134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34-136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36-141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136-139页
    6.2 不足与展望第139-141页
附录A第141-143页
附录B第143-146页
附录C第146-148页
附录D第148-150页
参考文献第150-159页
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59-162页

论文共1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含离子液体体系中分枝杆菌降解植物甾醇侧链制备雄烯二酮的研究
下一篇:外源漆酶基因在里氏木霉中的表达及其应用基础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