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公安工作论文--治安工作论文--公共秩序管理论文

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路径研究--以广东陆丰“乌坎事件”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目录第6-9页
1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第9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现实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3 研究综述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与水平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与水平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已有的研究成果及不足第16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第16-17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重点与创新点第17-19页
2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与机制分析第19-33页
    2.1 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的概念及特征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网络舆情传播特点第22-23页
    2.2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诱因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社会公共治理的滞后性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社会环境的变化多端第24-25页
    2.3 网络舆情的内生机制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相关主体及其行动逻辑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逻辑第27-29页
    2.4 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优化传统媒体实现综合治理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政府网站民主参与平台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灵活多元的网络动员机制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塑造政府网站的权威信息地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对问题的理性回应与问责机制第32-33页
3 广东陆丰“乌坎事件”的调查及舆情治理第33-46页
    3.1 乌坎事件的缘起第33-34页
    3.2 乌坎事件的经过第34-36页
    3.3 乌坎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变第36-38页
    3.4 网络政治主体的观点评述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网民观点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媒体评论及专家学者、政府官员点评摘要第39-41页
    3.5 乌坎事件的舆情特点第41-43页
    3.6 乌坎事件政府舆情应对第43-46页
4 乌坎事件中网络舆情作用机制分析第46-52页
    4.1 乌坎事件中网络传播极化的形成机制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触发事件与舆论场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群体内部组织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群体感染、认同与极化第47页
    4.2 网络舆情对乌坎事件的影响机制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网络舆情对乌坎事件的消极影响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网络舆情中的政府治理博弈第48-50页
    4.3 政府应对中存在的问题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网络舆情应对相关治理观念落后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网络舆情动态应对机制尚未健全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网络舆情专业组织机构力量薄弱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网络舆情协同联动态势尚未形成第51-52页
5 提升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应对的策略第52-66页
    5.1 建立系统型群体性事件舆情应对体制机制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统筹多元协调对接机制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加强预警应急处置机制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发挥社会自我调控机制第53-54页
    5.2 强化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官方宣传引导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强化信息发布的权威地位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优化网络评论的引导效应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完善网络问政的共治功能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发挥“官微”的主体作用第57-58页
    5.3 构建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制环境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健全网络信息传播相关立法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建立网络媒体管理相关条例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完善网络谣言处置法律法规第60-61页
    5.4 优化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组织管理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提高网络舆情处置的组织领导力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组织管理机构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加强网络舆情专业管理队伍建设第64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9页
致谢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社会工作介入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与探索--以广州市F社区为例
下一篇:PX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