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课题的意义及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微生物重金属抗性机制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微生物细胞外的沉淀作用 | 第11页 |
1.2.2 微生物细胞的吸附和外排作用 | 第11-12页 |
1.2.3 微生物细胞内的转化作用 | 第12页 |
1.2.4 微生物的隔离和解毒作用 | 第12-13页 |
1.3 重金属诱导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4 金属硫蛋白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1.5 课题的来源、目的和内容 | 第16-18页 |
1.5.1 课题的来源 | 第16页 |
1.5.2 课题的目的 | 第16页 |
1.5.3 课题的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南极红酵母 AN5 的鉴定及重金属抗性分析 | 第18-28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2页 |
2.1.1 菌种 | 第18页 |
2.1.2 试剂 | 第18页 |
2.1.3 仪器 | 第18-19页 |
2.1.4 培养基 | 第19页 |
2.1.5 方法 | 第19-22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7页 |
2.2.1 红酵母 AN5 的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| 第22-24页 |
2.2.2 红酵母 AN5 的 26 S rDNA 序列比对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 | 第24-26页 |
2.2.3 红酵母 AN5 的重金属适应性实验结果 | 第26-27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CU~(2+)胁迫下南极酵母 AN5 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| 第28-46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1页 |
3.1.1 菌种 | 第28页 |
3.1.2 试剂 | 第28-29页 |
3.1.3 仪器 | 第29页 |
3.1.4 方法 | 第29-31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5页 |
3.2.1 双向电泳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6页 |
3.2.2 质谱结果与分析 | 第36-4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4章 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46-58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6-50页 |
4.1.1 菌种 | 第46页 |
4.1.2 试剂 | 第46页 |
4.1.3 仪器 | 第46-47页 |
4.1.4 方法 | 第47-50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6页 |
4.2.1 金属硫蛋白 DNA 的克隆及测序结果 | 第50-51页 |
4.2.2 金属硫蛋白 cDNA 的克隆及测序结果 | 第51-52页 |
4.2.3 金属硫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52-56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