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2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纳米材料和纳米二氧化硅 | 第10-12页 |
1.2.1 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 | 第10-11页 |
1.2.2 纳米二氧化硅 | 第11-12页 |
1.3 纳米二氧化硅的生物学效应 | 第12-19页 |
1.3.1 纳米二氧化硅的暴露途径 | 第12-14页 |
1.3.2 纳米二氧化硅的生物毒性 | 第14-17页 |
1.3.3 纳米二氧化硅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| 第17-19页 |
1.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9页 |
2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22-23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22页 |
2.1.2 实验试剂 | 第22-23页 |
2.2 实验仪器 | 第23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23-29页 |
2.3.1 纳米二氧化硅的合成 | 第24页 |
2.3.2 实验样品准备 | 第24页 |
2.3.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3.4 组织总 RNA 提取 | 第25-26页 |
2.3.5 反转录 cDNA | 第26页 |
2.3.6 实时定量 PCR | 第26-28页 |
2.3.7 HE 染色形态学观察 | 第28页 |
2.3.8 精子数量/质量检测 | 第28页 |
2.3.9 动情周期观察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纳米二氧化硅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 | 第29-44页 |
3.1 引言 | 第29页 |
3.2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征及分布 | 第29-32页 |
3.2.1 电镜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2.2 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及 Zata 电位测定 | 第30-31页 |
3.2.3 ICP-MS 检测纳米二氧化硅进入到胚胎体内 | 第31-32页 |
3.3 纳米二氧化硅对胚胎及胎盘发育的影响 | 第32-41页 |
3.3.1 母鼠在妊娠期间的体重变化 | 第32-33页 |
3.3.2 纳米二氧化硅对胚胎的影响 | 第33-38页 |
3.3.3 纳米二氧化硅对胎盘的影响 | 第38-41页 |
3.4 本章讨论 | 第41-4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4章 纳米二氧化硅对子代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| 第44-56页 |
4.1 引言 | 第44页 |
4.2 纳米二氧化硅对四周子代小鼠发育的影响 | 第44-48页 |
4.2.1 子代小鼠的重量 | 第44-45页 |
4.2.2 纳米二氧化硅对四周子代小鼠的生殖系统的影响 | 第45-48页 |
4.3 纳米二氧化硅对八周子代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| 第48-53页 |
4.3.1 纳米二氧化硅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| 第48-51页 |
4.3.2 纳米二氧化硅对雌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4.4 本章讨论 | 第53-5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结论 | 第56页 |
展望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5页 |
附录 | 第65-6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