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5页 |
1.1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特性与危害 | 第12-13页 |
1.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测前处理技术 | 第13-16页 |
1.2.1 萃取技术 | 第13-15页 |
1.2.2 净化技术 | 第15页 |
1.2.3 萃取、净化一体化技术 | 第15-16页 |
1.3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| 第16-19页 |
1.4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酶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1.6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机理与代谢产物的研究 | 第20-22页 |
1.7 外加营养源对微生物降解拟除虫菊酯影响的研究 | 第22-23页 |
1.8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样品的制备及其分析 | 第25-33页 |
2.1 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25-26页 |
2.1.1 实验使用的试剂及试剂配制 | 第25-26页 |
2.1.2 实验设备 | 第26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6-28页 |
2.2.1 有机溶剂萃取高效氯氰菊酯 | 第26-27页 |
2.2.2 乙腈-氯化钠-水双水相萃取高效氯氰菊酯 | 第27页 |
2.2.3 萃取回收率的测定 | 第27-28页 |
2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2页 |
2.3.1 有机溶剂萃取高效氯氰菊酯 | 第28页 |
2.3.2 乙腈-氯化钠-水双水相萃取高效氯氰菊酯 | 第28-31页 |
2.3.3 回收率的测定 | 第31-3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铜绿假单胞菌GF31的降解特性、产物及产酶条件优化 | 第33-48页 |
3.1 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33-35页 |
3.1.1 实验使用的试剂及试剂配制 | 第33-34页 |
3.1.2 实验设备 | 第34-35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35-38页 |
3.2.1 菌体来源 | 第35页 |
3.2.2 菌体培养与粗酶液制备 | 第35-36页 |
3.2.3 高效氯氰菊酯降解实验 | 第36页 |
3.2.4 菌体、胞外粗酶液与细胞破碎液对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 | 第36-37页 |
3.2.5 GF31对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产物情况 | 第37页 |
3.2.6 胞外粗酶液对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产物情况 | 第37页 |
3.2.7 细菌对3-pbh的转化作用 | 第37页 |
3.2.8 产酶条件的优化 | 第37-38页 |
3.2.9 分析方法 | 第38页 |
3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6页 |
3.3.1 铜绿假单胞菌GF31对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 | 第38-39页 |
3.3.2 降解区域的定位 | 第39-40页 |
3.3.3 GF31对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产物情况 | 第40-43页 |
3.3.5 胞外粗酶液对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产物情况 | 第43-44页 |
3.3.6 细菌对降解产物3-pbh的转化 | 第44页 |
3.3.7 GF31产高效氯氰菊酯降解酶条件优化 | 第44-4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外加营养源对铜绿假单胞菌GF31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影响 | 第48-59页 |
4.1 实验材料与设备 | 第48-50页 |
4.1.1 实验试剂及试剂配制 | 第48-49页 |
4.1.2 实验设备 | 第49-50页 |
4.1.3 菌体的培养与粗酶液制备 | 第50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50-52页 |
4.2.1 高效氯氰菊酯降解实验 | 第50-52页 |
4.2.2 分析方法 | 第52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2-58页 |
4.3.1 不同种类的碳源对GF31降解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4.3.2 不同种类的氮源对GF31降解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4.3.3 不同种类的碳氮源对GF31降解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4.3.4 碳氮比(C/N)对GF31降解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4.3.5 外加C/N比为3:1的甘露醇和硫酸铵对GF31降解与产胞外酶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7页 |
附录 | 第67-71页 |
1. 高效氯氰菊酯标准曲线 | 第67-68页 |
2. 3-苯氧基苯甲酸标准曲线 | 第68-69页 |
3. 3-苯氧基苯甲醛标准曲线 | 第69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