费斯克“生产者式文本”理论下郭德纲相声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3页 |
第1章 大众文化中的“生产者式文本” | 第13-19页 |
1.1 “生产者式文本”理论溯源 | 第13-16页 |
1.1.1 文本理论到“生产者式文本”理论 | 第13-14页 |
1.1.2 日常生活中的抵抗 | 第14-15页 |
1.1.3 文本中的权力斗争 | 第15-16页 |
1.2 “生产者式文本”概念界定 | 第16-17页 |
1.3 “生产者式文本”理论解读郭德纲相声的意义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相声与郭德纲相声概述 | 第19-27页 |
2.1 相声概述 | 第19-22页 |
2.1.1 相声的起源与发展 | 第19-20页 |
2.1.2 当代相声发展概况 | 第20-21页 |
2.1.3 相声的多元价值 | 第21-22页 |
2.2 郭德纲相声概述 | 第22-27页 |
2.2.1 人物类型 | 第23-24页 |
2.2.2 审美特征 | 第24-26页 |
2.2.3 叙事风格 | 第26页 |
2.2.4 语言技巧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郭德纲相声“生产者式文本”分析 | 第27-64页 |
3.1 对抗性 | 第27-40页 |
3.1.1 抵抗对象 | 第28-37页 |
3.1.2 符号游击战 | 第37-40页 |
3.2 开放性 | 第40-44页 |
3.2.1 双关 | 第40-42页 |
3.2.2 隐喻 | 第42-44页 |
3.3 符号化 | 第44-51页 |
3.3.1 别解 | 第45-50页 |
3.3.3 仿拟 | 第50-51页 |
3.4 生产性 | 第51-56页 |
3.4.1 意义的生产 | 第51-54页 |
3.4.2 快感的生产 | 第54-56页 |
3.5 互文性 | 第56-64页 |
3.5.1 拼贴 | 第57-61页 |
3.5.2 外置 | 第61-64页 |
第4章 郭德纲相声的文化运作机制 | 第64-70页 |
4.1 边缘化生产 | 第64-66页 |
4.2 “代偿式”满足 | 第66-67页 |
4.3 娱乐化抵抗 | 第67页 |
4.4 商业化运作 | 第67-70页 |
结语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