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导言 | 第8-15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8页 |
二、选题意义 | 第8页 |
(一) 实践意义 | 第8页 |
(二) 理论意义 | 第8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8-12页 |
(一) 关于“教师爱”的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(二) 关于“教师爱的养成”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四、研究过程 | 第12-15页 |
(一) 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12页 |
(二) 研究方法的使用 | 第12-14页 |
(三)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| 第14页 |
(四) 研究伦理的反思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教师爱与养成的关系 | 第15-30页 |
第一节 教师爱与情感 | 第15-20页 |
一、教师爱的内涵 | 第15-16页 |
(一) 爱的内涵 | 第15-16页 |
(二) 教师爱的内涵 | 第16页 |
二、教师爱是一种情感 | 第16-17页 |
三、教师爱的构成 | 第17-20页 |
(一) 教师爱的构成三要素 | 第17-20页 |
(二) 教师爱的构成的无顺序性 | 第20页 |
第二节 情感与养成 | 第20-23页 |
一、养成的内涵 | 第20-21页 |
二、养成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| 第21-22页 |
三、情感养成的过程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教师爱的养成过程 | 第23-30页 |
一、教师爱与教师人生成长 | 第23-24页 |
二、影响教师爱的人生因素 | 第24-27页 |
(一) 家庭环境 | 第24-25页 |
(二) 学校环境 | 第25页 |
(三) 专业教育环境 | 第25-26页 |
(四) 职业环境 | 第26-27页 |
三、教师爱养成的阶段性 | 第27-30页 |
(一) 教师爱的基础 | 第27页 |
(二) 教师爱的萌芽 | 第27-28页 |
(三) 教师爱的发展 | 第28页 |
(四) 教师爱的塑型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 教师个人成长史与教师爱的养成 | 第30-58页 |
第一节 家庭陶冶——教师爱的情感基础 | 第30-38页 |
一、父母之爱:爱的情感之源 | 第30-34页 |
(一) M的父母:冲突与纷争中的家庭之爱 | 第30-32页 |
(二) C的父母:温暖与和谐的家庭之爱 | 第32-34页 |
二、父母爱的体验与认知结果 | 第34-37页 |
(一) M对父母爱的体验与认知:“爱与矛盾” | 第35-36页 |
(二) C对父母爱的体验与认知:“爱等于奋进” | 第36-37页 |
三、对两种养成结果的反思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学校滋润——教师爱的情感萌芽 | 第38-43页 |
一、教师:教师爱的情感之源 | 第38-41页 |
(一) M的教师:“很凶、死板、不公平” | 第38-40页 |
(二) C的教师:“全能、温柔、像妈妈” | 第40-41页 |
二、教师爱的体验与认知结果 | 第41-42页 |
(一) M的体验与认知:“我的心上有道疤” | 第42页 |
(二) C的体验与认知:“我很崇拜他(她)” | 第42页 |
三、对两种养成结果的反思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专业培养——教师爱的情感发展 | 第43-49页 |
一、专业教育环境:教师爱的升华之本 | 第43-46页 |
(一) M对大学教师的印象:“他们都很冷漠” | 第43-45页 |
(二) C对大学教师的印象:“有些老师很有人格魅力” | 第45-46页 |
二、在专业教育环境中教师爱的体验与认知结果 | 第46-48页 |
(一) M对专业环境的体验与认知:“很没意思” | 第46-47页 |
(二) C对专业环境的体验与认知:“越来越有意思” | 第47-48页 |
三、对两种养成结果的反思 | 第48-49页 |
第四节 职业实践——教师爱的情感塑型 | 第49-58页 |
一、职场:教师爱的塑型之地 | 第49-52页 |
(一) M的职业环境:“办公室老师都这样” | 第49-51页 |
(二) C的职业环境:“我坚持做我自己” | 第51-52页 |
二、教师对职业工作的体验与认知结果 | 第52-56页 |
(一) M对师生交往的体验与认知:“爱不起来” | 第52-54页 |
(二) C对师生交往的体验与认知:“我很幸福” | 第54-56页 |
三、对两种养成结果的反思 | 第56-58页 |
第三章 在专业发展中培养有爱的教师 | 第58-65页 |
第一节 改革师范生的录取方式 | 第58-60页 |
第二节 在职前教育中加强教师爱的情感教育 | 第60-62页 |
一、创建情感师范教育课程 | 第60-61页 |
二、增加教育实习的机会 | 第61-62页 |
第三节 塑造充满教师爱的职场 | 第62-65页 |
一、追求有爱的教育 | 第63页 |
二、洋溢爱的学校管理氛围 | 第63-64页 |
三、养成有爱的教师个体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附录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