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5页 |
一、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2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 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研究设计 | 第15-19页 |
一、 概念界定 | 第15-16页 |
(一) 青少年 | 第15页 |
(二) 网络成瘾 | 第15页 |
(三) 朋辈群体 | 第15页 |
(四) 个案工作 | 第15-16页 |
二、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6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三、 理论基础 | 第16-19页 |
(一) 认知理论 | 第16-17页 |
(二) 社会系统理论 | 第17页 |
(三) 初级群体理论 | 第17-18页 |
(四)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青少年网络成瘾概述 | 第19-31页 |
一、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般表现 | 第19-20页 |
二、 我国青少年网瘾的成因 | 第20-28页 |
(一) 互联网因素 | 第20-22页 |
(二) 个人因素 | 第22-25页 |
(三) 家庭因素 | 第25-26页 |
(四) 学校教育因素 | 第26-27页 |
(五) 社会因素 | 第27-28页 |
三、 基于青少年网瘾成因中重视朋辈群体功能必要性说明 | 第28-31页 |
第四章 青少年网瘾的社会工作介入:基于朋辈群体功能视角 | 第31-42页 |
一、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| 第31-32页 |
二、 研究对象背景资料 | 第32页 |
三、 研究对象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 | 第32-33页 |
四、 主要问题 | 第33-34页 |
五、 服务模式 | 第34页 |
六、 服务过程 | 第34-40页 |
七、 成效评估 | 第40页 |
八、 个案反思 | 第40-41页 |
九、 自我评估 | 第41-42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| 第42-44页 |
一、 基本结论 | 第42-43页 |
二、 本研究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后记 | 第46-48页 |
附录 1:美国学者金伯利·杨教授设计的网络成瘾测评方法 | 第48-49页 |
附录 2:陶宏开网络成瘾诊断量表 | 第49-50页 |
附录 3: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