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

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缩略词汇集表第10-11页
1 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评述第15-16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1.6 创新点与不足第18-19页
2 财务舞弊概念及相关理论第19-24页
    2.1 概念界定第19页
    2.2 冰山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2.3 舞弊三角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2.4 GONE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2.5 风险因子理论第22页
    2.6 小结第22-24页
3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状第24-34页
    3.1 农业上市公司概况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范围界定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数量统计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行业特点第25-27页
    3.2 财务舞弊数量第27-28页
    3.3 财务舞弊规模第28-31页
    3.4 财务舞弊损益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舞弊收益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舞弊成本第31-32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32-34页
4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分析第34-44页
    4.1 个别风险因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舞弊动机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道德品质第35-36页
    4.2 一般风险因子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财务舞弊的机会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财务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财务舞弊处罚性质与程度第40-42页
    4.3 小结第42-44页
5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分析第44-48页
    5.1 财务舞弊手段总体情况第44-45页
    5.2 直接操控利润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操纵收入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操纵成本第45-46页
    5.3 间接操控利润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虚增资产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利用关联方交易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违法违规披露第46-47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47-48页
6 案例分析第48-57页
    6.1 案例简介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公司简介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舞弊事件回顾第48-50页
    6.2 舞弊原因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个别风险因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一般风险因子第51-53页
    6.3 舞弊手段分析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签订虚假合同,提前确认收入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伪造合同,虚增营业收入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利用关联方交易,违规对外拆借资金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未及时披露重大事项第56页
    6.4 案例小结第56-57页
7 防范对策第57-63页
    7.1 弱化舞弊动机第57页
    7.2 提升道德修养第57-58页
    7.3 增加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构建财务舞弊预警模型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借助社会力量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4 提升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第59-60页
    7.4 减少舞弊机会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制定结构化补贴政策第61页
    7.5 提高违法成本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7.5.1 加大对责任主体的处罚力度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7.5.2 完善投资者追偿制度第62-63页
8 结论第63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1页
附录第71-77页
致谢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质量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--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
下一篇:我国涉农上市企业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