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.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9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内容 | 第9-10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1.2.2 研究内容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0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4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| 第12-14页 |
1.4.1 研究框架 | 第12页 |
1.4.2 创新点 | 第12-14页 |
2. 相关理论回顾与综述 | 第14-20页 |
2.1 代建制管理 | 第14-17页 |
2.1.1 代建管理发展历程 | 第14-16页 |
2.1.2 有关代建制的综述 | 第16-17页 |
2.2 项目管理理论 | 第17-20页 |
2.2.1 项目管理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2.2.2 项目管理的特点 | 第18-20页 |
3 云南建工保障房代建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| 第20-32页 |
3.1 保障房实施代建管理的优势 | 第20-22页 |
3.2 保障房代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| 第22-24页 |
3.2.1 对代建单位缺少资质管理,其市场准入条件不够规范 | 第22页 |
3.2.2 代建制主体的培育及其权利保障制度建设需要加强 | 第22-23页 |
3.2.3 标准合同文本尚待规范 | 第23-24页 |
3.3 保障房代建的运行机制 | 第24-30页 |
3.3.1 过程机制 | 第24-28页 |
3.3.2 激励机制 | 第28-29页 |
3.3.3 约束机制 | 第29-30页 |
3.4 保障房代建的管理框架 | 第30-32页 |
3.4.1 理顺产权关系 | 第30页 |
3.4.2 建立市场准入机制 | 第30-31页 |
3.4.3 加强合同管理 | 第31-32页 |
4. 云南建工保障房代建管理绩效评价 | 第32-44页 |
4.1 绩效形成的机理分析 | 第32-34页 |
4.1.1 保障房代建项目管理流程 | 第32页 |
4.1.2 保障房代建项目生命周期 | 第32-33页 |
4.1.3 保障房代建项目管理绩效的形成及持续改善 | 第33-34页 |
4.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角度 | 第34-38页 |
4.2.1 保障房代建利益相关者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2.2 保障房代建项目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分析 | 第35-38页 |
4.3 保障房代建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| 第38页 |
4.4 保障房代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| 第38-41页 |
4.5 保障房代建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| 第41-44页 |
5. 云南建工保障房代建管理优化策略 | 第44-49页 |
5.1 加强资质管理,明确代建单位市场准入条件 | 第44-45页 |
5.1.1 对代建单位进行资质管理的重要性 | 第44-45页 |
5.1.2 明确市场准入条件,交由专业机构进行资质管理 | 第45页 |
5.2 积极培育代建单位,加强其权力保障制度建设 | 第45-46页 |
5.2.1 勘察设计、施工企业向代建服务拓展的方式 | 第45-46页 |
5.2.2 加强权利保障制度建设促进代建单位的培育 | 第46页 |
5.3 规范保障房代建制标准合同文本 | 第46-49页 |
5.3.1 鼓励使用三方代建合同,并使其完善 | 第46-47页 |
5.3.2 节约资金,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 | 第47-49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