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

论胎儿的损害赔偿请求权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导论第8-13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8页
    1.2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-10页
    1.3 文献综述第10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0-11页
    1.5 论文结构安排第11-13页
第2章 胎儿权益的保护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2.1 胎儿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2.2 胎儿权益保护的司法实践现状第14-15页
第3章 胎儿的损害赔偿权利范围及请求权主体界定第15-26页
    3.1 胎儿的法律地位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胎儿的法律含义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胎儿的法律地位第18-21页
    3.2 胎儿的权利范围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健康权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受抚养权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生命权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直接的损害赔偿权第24-26页
第4章 胎儿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探寻第26-29页
    4.1 须有侵权行为为前提第26-27页
    4.2 须有损害实施实质条件第27页
    4.3 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须有因果关系第27-28页
    4.4 须侵权人主观上具有过错第28-29页
第5章 胎儿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体系构建第29-34页
    5.1 胎儿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确立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否定理由及评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确立的沿革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胎儿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特性第31-32页
    5.2 胎儿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权利行使的主体与方式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权利行使的时间第32-34页
第6章 胎儿损害赔偿请求权中的特殊问题第34-42页
    6.1 “不当出生”与“不当生命”、“不当怀孕”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不当出生的概念与特征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不当出生与不当生命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不当出生与不当怀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违反产前诊断义务不等于医疗事故第36-37页
    6.2 胎儿父母为侵权人的情形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损害由胎儿父母过错造成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胎儿父母作出阻却违法的允诺第37-38页
    6.3 精神损害赔偿权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胎儿具有求偿主体适格性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第41-42页
结语第42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5页
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5-46页
致谢第46-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商标许可使用中“后发商誉”的利益分配--以“王老吉”等案为视角
下一篇:论我国无主物先占制度的构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