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大豆根腐病概述 | 第9-12页 |
1.1.1 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 | 第9-10页 |
1.1.2 大豆根腐病发病规律 | 第10页 |
1.1.3 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1.4 大豆根腐病的抗性分类和遗传特性 | 第12页 |
1.2 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1 植物抗病基因类型 | 第12页 |
1.2.2 植物抗病基因作用机制 | 第12-13页 |
1.3 抗病基因的定位及克隆 | 第13-17页 |
1.3.1 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| 第13-14页 |
1.3.2 基因定位的基本策略 | 第14-15页 |
1.3.3 作图群体的构建 | 第15-16页 |
1.3.4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| 第16-17页 |
1.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育种上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1.5 选题依据及目的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精细定位 | 第19-26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1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19页 |
2.1.2 实验方法 | 第19-21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1-24页 |
2.2.1 DNA分子标记和CAPS标记的开发 | 第21-23页 |
2.2.2 抗大豆疫霉病基因的精细定位 | 第23-24页 |
2.3 讨论 | 第24-26页 |
第3章 RpsYu基因的克隆、转化与转基因植株鉴定 | 第26-35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6-31页 |
3.1.1 实验材料 | 第26页 |
3.1.2 实验方法 | 第26-31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4页 |
3.2.1 目的基因的克隆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2.2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与鉴定 | 第33-34页 |
3.3 讨论 | 第34-35页 |
第4章 RpsYu在植物抗性中作用的研究 | 第35-41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5-37页 |
4.1.1 实验材料 | 第35页 |
4.1.2 实验方法 | 第35-37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0页 |
4.2.1 RpsYu基因在大豆植株器官中表达差异分析 | 第37页 |
4.2.2 拟南芥突变体的鉴定 | 第37-39页 |
4.2.3 拟南芥植株的抗病反应 | 第39页 |
4.2.4 RpsYu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表达分析 | 第39-40页 |
4.3 讨论 | 第40-41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1-43页 |
5.1 总结 | 第41页 |
5.2 展望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