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符号说明 | 第7-8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微血管模型 | 第11-13页 |
1.1.1 体内模型 | 第11-12页 |
1.1.2 体外模型 | 第12-13页 |
1.2 主动脉环模型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电信号的作用及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3.1 内源性电信号 | 第14-15页 |
1.3.2 外源性电信号对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4.1 研究的目的 | 第16-17页 |
1.4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7页 |
1.5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7-19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5.2 实验方案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小鼠主动脉环模型的建立 | 第19-29页 |
2.1 引言 | 第19页 |
2.2 实验试剂、材料和仪器设备 | 第19-21页 |
2.2.1 实验材料 | 第19页 |
2.2.2 实验试剂 | 第19-20页 |
2.2.3 培养基的配置 | 第20页 |
2.2.4 实验仪器设备 | 第20-21页 |
2.3 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21-22页 |
2.3.1 小鼠主动脉环的制备 | 第21页 |
2.3.2 小鼠主动脉环的培养 | 第21-22页 |
2.4 实验结果 | 第22-27页 |
2.4.1 小鼠主动脉环在 EGM 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| 第22-23页 |
2.4.2 小鼠主动脉环在 RPMI-1640 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| 第23-24页 |
2.4.3 小鼠主动脉环在 DMEM 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| 第24-25页 |
2.4.4 小鼠主动脉环在 MCDB-131 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| 第25-27页 |
2.5 讨论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外源微直流电场对小鼠主动脉环细胞迁移的影响 | 第29-41页 |
3.1 引言 | 第29-30页 |
3.2 实验试剂、材料和仪器设备 | 第30-31页 |
3.2.1 实验材料 | 第30页 |
3.2.2 实验试剂 | 第30-31页 |
3.2.3 实验仪器设备 | 第31页 |
3.3 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31-34页 |
3.3.1 小鼠主动脉环的培养 | 第31-32页 |
3.3.2 电场刺激设备的制作 | 第32页 |
3.3.3 暴露于外源性电场实验处理 | 第32-34页 |
3.3.4 图像采集方法 | 第34页 |
3.3.5 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参数计算 | 第34页 |
3.4 实验结果 | 第34-39页 |
3.5 讨论 | 第39-41页 |
第4章 外源微直流电场对小鼠主动脉环微血管样结构生长情况的影响 | 第41-52页 |
4.1 引言 | 第41页 |
4.2 材料与方法 | 第41-44页 |
4.2.1 实验材料 | 第41页 |
4.2.2 实验方法 | 第41-44页 |
4.3 实验结果 | 第44-50页 |
4.3.1 外源微直流电场对微血管样结构延伸方向的影响 | 第44-47页 |
4.3.2 外源微直流电场对微血管样结构长度的影响 | 第47-50页 |
4.4 讨论 | 第50-52页 |
结论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