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0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引言 | 第13-15页 |
一、示范诉讼基本内容释析 | 第15-22页 |
(一) 示范诉讼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(二) 示范诉讼的特征 | 第16-17页 |
1、诉讼案件的相似性 | 第16页 |
2、选取案件的代表性 | 第16页 |
3、个案审理的独立性 | 第16-17页 |
4、示范诉讼的阶段性 | 第17页 |
5、判决效力的扩张性 | 第17页 |
(三) 示范诉讼的类型 | 第17-18页 |
1、职权型示范诉讼 | 第17页 |
2、契约型示范诉讼 | 第17-18页 |
3、混合型示范诉讼 | 第18页 |
(四) 示范诉讼的理论基础 | 第18-19页 |
1、示范诉讼的法律关系分析 | 第18-19页 |
2、示范诉讼契约理论 | 第19页 |
3、既判力的扩张理论 | 第19页 |
(五) 示范诉讼制度价值分析 | 第19-22页 |
1、民事诉讼目的之彰显 | 第20页 |
2、司法公正与效率兼顾 | 第20页 |
3、社会公益价值的凸显 | 第20-21页 |
4、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| 第21-22页 |
二、示范诉讼与其他群体纠纷解决制度 | 第22-26页 |
(一) 示范诉讼与我国的代表人诉讼 | 第22-23页 |
(二) 示范诉讼与美国的集团诉讼 | 第23页 |
(三) 示范诉讼与德国的团体诉讼 | 第23-24页 |
(四) 示范诉讼与日本的选定当事人诉讼 | 第24页 |
(五) 示范诉讼与公益诉讼 | 第24-25页 |
(六) 示范诉讼与分案处理 | 第25页 |
(七) 示范诉讼与判例指导 | 第25-26页 |
三、国外示范诉讼考证分析 | 第26-30页 |
(一) 英国的示范诉讼制度 | 第26页 |
(二) 美国的示范诉讼制度 | 第26-27页 |
(三) 德国的示范诉讼制度 | 第27-28页 |
(四) 日本的示范诉讼制度 | 第28-30页 |
四、群体性纠纷解决中我国示范诉讼制度的建构 | 第30-41页 |
(一) 我国解决群体性纠纷的现状 | 第30-32页 |
(二) 我国建构示范诉讼制度的必要性 | 第32-34页 |
1、及时高效解决群体纠纷 | 第32-33页 |
2、弥补代表人诉讼的缺陷 | 第33页 |
3、契合群体性纠纷解决多元化理念 | 第33-34页 |
(三) 我国建构示范诉讼制度的可行性 | 第34-35页 |
1、司法实务中已有示范诉讼案例 | 第34页 |
2、法律技术层面 | 第34-35页 |
3、法律移植层面 | 第35页 |
4、法律文化层面 | 第35页 |
(四) 群体性纠纷解决中我国建构示范诉讼制度的具体建议 | 第35-41页 |
1、示范诉讼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定位 | 第35-36页 |
2、示范诉讼的适用范围 | 第36页 |
3、示范诉讼的启动方式 | 第36-37页 |
4、示范个案的挑选 | 第37页 |
5、示范个案的管辖 | 第37页 |
6、示范个案的公告 | 第37-38页 |
7、示范个案的权利登记 | 第38页 |
8、示范诉讼的费用 | 第38页 |
9、示范个案的上诉 | 第38页 |
10、既判力的扩张性 | 第38-39页 |
11、示范个案的其他事项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