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研究

中文摘要第13-15页
ABSTRACT第15-16页
导论第17-30页
    一、选题依据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选题缘由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选题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现状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国内研究现状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国外研究现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研究现状评析第26-27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思路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方法第28页
    四、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创新之处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主要不足第29-30页
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理论阐释第30-45页
    一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概念界定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仪式的内涵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仪式教育的内涵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内涵第32-33页
    二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特点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仪式教育象征性与大学生获得感的统一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仪式教育集体性与大学生归属感的统一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仪式教育神圣性与大学生体认感的统一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仪式教育程序性与大学生参与感的统一第34-35页
    三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类型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通过型仪式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节日型仪式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纪念型仪式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竞争型仪式第36-37页
    四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理论渊源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核心价值观仪式思想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仪式理念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积淀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国外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思想的有关镜鉴第43-45页
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功能第45-54页
    一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功能依据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仪式教育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仪式教育创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情境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仪式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效果第47页
    二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功能表达第47-5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文化传承功能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情感升华功能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行为规范功能第51-54页
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的问题及原因第54-68页
    一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存在的问题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思想认识层面:主观认识不足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策划实施层面:过度追求表面化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组织参与层面:参与度不高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管理机制层面:保障机制不健全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社会环境层面:多种社会思潮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二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61-6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仪式教育的主体意识不够强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仪式教育的文化意义不充足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宣传力度和组织参与不到位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高校对保障机制投入不够多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仪式教育的外部环境不稳定第66-68页
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水平的提升路径第68-84页
    一、充分认识仪式教育价值,有效整合仪式教育资源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有效整合校内与校外仪式教育资源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合理整合传统与现代仪式教育资源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吸收整合国内与国外仪式教育资源第70-71页
    二、精心策划仪式教育程序,创设良好的仪式教育情境第71-7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,抓住仪式教育的关键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综合多符号艺术渲染,营造适宜的仪式氛围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利用网络新媒体,打造仪式教育的新平台第74-75页
    三、加强仪式宣传和组织参与,提高大学生参与度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仪式教育的周知度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,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第76-77页
    四、健全相关保障机制,确保仪式教育长期开展第77-8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,确保仪式教育顺利进行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建立反馈评价机制,促进仪式教育效果的稳步提高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构建仪式教育监督机制,避免仪式教育形式化、功利化第80-81页
    五、营造健康社会氛围,构建稳定的仪式教育环境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国家方面:营造主流文化氛围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媒体方面:营造健康舆论氛围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家庭方面: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第82-84页
结束语第84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97页
致谢第97-99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第99页
    一、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科研论文第99页
    二、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第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桂发祥VI发展与设计人才培养对接研究
下一篇: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培育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