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 
| abstract | 第5页 | 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0页 | 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 
| 1.2 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 
| 1.3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 
| 1.4 研究方法 | 第9页 | 
| 1.4.1 文献调研法 | 第9页 | 
| 1.4.2 个案研究法 | 第9页 | 
| 1.4.3 比较分析法 | 第9页 | 
| 1.5 本章小结 | 第9-10页 | 
|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0-12页 | 
| 2.1 VI概念界定 | 第10页 | 
| 2.2 老品牌概念界定 | 第10页 | 
| 2.3 设计人才概念界定 | 第10-11页 | 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11-12页 | 
| 第3章 天津桂发祥VI设计现状研究及分析 | 第12-22页 | 
| 3.1 天津历史地域简介 | 第12页 | 
| 3.2 天津桂发祥历史发展 | 第12-14页 | 
| 3.2.1 桂发祥的诞生 | 第13-14页 | 
| 3.2.2 桂发祥的发展 | 第14页 | 
| 3.3 天津桂发祥VI设计现状 | 第14-16页 | 
| 3.4 国内相似品牌VI设计案例分析 | 第16-21页 | 
| 3.4.1 案例一:北京稻香村VI设计及分析 | 第16-18页 | 
| 3.4.2 案例二:三只松鼠VI设计及分析 | 第18-20页 | 
| 3.4.3 天津桂发祥VI设计与案例VI设计对比分析 | 第20-21页 | 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 
| 第4章 设计人才培养现状研究及分析 | 第22-31页 | 
| 4.1 天津地区设计人才培养现状 | 第22-23页 | 
| 4.2 天津部分老品牌对VI设计人才需求分析 | 第23-24页 | 
| 4.3 天津部分院校对于VI设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| 第24-26页 | 
| 4.3.1 天津部分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观念现状分析 | 第24-25页 | 
| 4.3.2 天津部分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匹配度现状分析 | 第25-26页 | 
| 4.4 天津桂发祥VI设计与设计人才培养关系研究及分析 | 第26-30页 | 
| 4.4.1 国外优秀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简析 | 第27-30页 | 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 
| 第5章 针对桂发祥VI设计创新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| 第31-39页 | 
| 5.1 天津地区学校层面 | 第31-35页 | 
| 5.1.1 加强艺术学科课程体系建设 | 第32-33页 | 
| 5.1.2 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水平 | 第33-35页 | 
| 5.2 天津桂发祥层面 | 第35-37页 | 
| 5.2.1 企业参与院校培养方案的制定 | 第35-36页 | 
| 5.2.2 企业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| 第36-37页 | 
| 5.3 天津桂发祥与天津地区院校合作层面 | 第37-38页 | 
| 5.3.1 院校同企业共同培养“双师型”教师 | 第37页 | 
| 5.3.2 企业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共同参与实际项目教学活动 | 第37-38页 | 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 
| 第6章 总结 | 第39-41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2页 | 
| 致谢 | 第42-43页 | 
|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: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