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课题来源 | 第9页 |
1.2 自卸半挂车介绍 | 第9-11页 |
1.3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4 课题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及 HyperWorks 软件介绍 | 第13-21页 |
2.1 有限元法发展历史 | 第13页 |
2.2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| 第13-17页 |
2.2.1 有限元法基本概念 | 第13-14页 |
2.2.2 有限元法理论基础 | 第14-15页 |
2.2.3 有限元法分析步骤 | 第15-17页 |
2.3 HyperWorks 软件介绍 | 第17-1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侧翻式自卸半挂车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1-39页 |
3.1 侧翻式自卸半挂车基本参数 | 第21-22页 |
3.2 车架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| 第22-24页 |
3.2.1 UG NX 软件介绍 | 第22-23页 |
3.2.2 车架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| 第23-24页 |
3.3 车架有限元模型建模准备 | 第24-26页 |
3.3.1 车架有限元建模应该遵循的原则 | 第24-25页 |
3.3.2 车架结构和材料参数 | 第25-26页 |
3.4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6-32页 |
3.5 车架悬架几何模型的模拟 | 第32-35页 |
3.5.1 半挂车钢板弹簧悬架结构特点 | 第32-33页 |
3.5.2 车架钢板弹簧模拟及刚度计算 | 第33-34页 |
3.5.3 悬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34-35页 |
3.6 车架边界条件的确定和载荷施加 | 第35-36页 |
3.6.1 边界条件 | 第35-36页 |
3.6.2 载荷施加 | 第36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36-39页 |
第四章 侧翻式自卸半挂车车架静态分析 | 第39-51页 |
4.1 车架静态分析必要性 | 第39页 |
4.2 静态分析评价 | 第39-40页 |
4.2.1 强度评价指标 | 第39-40页 |
4.2.2 刚度评价指标 | 第40页 |
4.3 满载弯曲工况分析 | 第40-42页 |
4.3.1 车架弯曲工况的边界条件与载荷处理 | 第40-41页 |
4.3.2 车架弯曲工况分析结果 | 第41-42页 |
4.4 满载扭转工况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4.1 车架扭转工况的边界条件与载荷处理 | 第42-43页 |
4.4.2 车架扭转工况分析结果 | 第43-44页 |
4.5 侧翻卸载工况分析 | 第44-48页 |
4.5.1 侧翻卸载机构介绍 | 第44-45页 |
4.5.2 侧翻卸载工况的边界条件与载荷处理 | 第45-46页 |
4.5.3 侧翻卸载工况分析结果 | 第46-48页 |
4.6 车架静态分析结论 | 第48-49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侧翻式自卸半挂车车架模态分析 | 第51-57页 |
5.1 车架模态分析必要性 | 第51页 |
5.2 车架自由模态分析 | 第51-52页 |
5.2.1 边界条件的确定 | 第51页 |
5.2.2 计算频率的确定 | 第51-52页 |
5.3. 车架模态分析及结果总结 | 第52-5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六章 侧翻式自卸半挂车车架的结构优化设计 | 第57-71页 |
6.1 结构优化简介 | 第57-58页 |
6.2 车架纵梁尺寸优化 | 第58-62页 |
6.2.1 尺寸优化理论基础 | 第58页 |
6.2.2 纵梁尺寸优化 | 第58-60页 |
6.2.3 纵梁尺寸优化结果 | 第60-62页 |
6.3 卸载液压缸支座形貌优化 | 第62-65页 |
6.3.1 形貌优化概述 | 第62页 |
6.3.2 液压缸支座形貌优化分析 | 第62-65页 |
6.4 优化后车架分析 | 第65-69页 |
6.4.1 优化后车架静态分析 | 第65-67页 |
6.4.2 优化后车架模态分析 | 第67-69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71-73页 |
7.1 结论 | 第71页 |
7.2 展望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