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9页 |
1.1 电动汽车试验开发平台 | 第13-16页 |
1.1.1 电动汽车开发平台概述 | 第13-14页 |
1.1.2 柔性化试验台架的思想 | 第14-15页 |
1.1.3 硬件在环系统 | 第15-16页 |
1.2 惯量补偿算法概况 | 第16-17页 |
1.3 论文主要内容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试验台架的总体组成 | 第19-34页 |
2.1 柔性化台架设计思想 | 第20-25页 |
2.2.1 整车性能试验 | 第21-24页 |
2.2.2 整车控制器试验功能 | 第24-25页 |
2.3 试验台架的组成 | 第25-32页 |
2.3.1 试验台架的整体构造 | 第25-26页 |
2.3.2 试验台架的机械系统以及外围辅助 | 第26-27页 |
2.3.3 试验台架测控系统 | 第27-31页 |
2.3.4 PXI 硬件在环模块 | 第31-32页 |
2.3.5 电池模拟系统 | 第32页 |
2.4 上位机控制系统 | 第32-3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试验台架实时控制与仿真平台 | 第34-43页 |
3.1 基于 LabVIEW 台架控制软件程序 | 第34-37页 |
3.3 MATLAB SIMULINK 硬件在环仿真系统 | 第37-38页 |
3.4 LabVIEW RT 与 MATLAB SIMULINK 的硬件在环系统构架 | 第38-42页 |
3.4.1 硬件在环系统总体设计 | 第39-40页 |
3.4.2 基于 VeriStand 的硬件在环系统开发步骤 | 第40-4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基于台架控制系统的硬件在环实时控制系统开发 | 第43-60页 |
4.1 硬件在环仿真系统构架和开发 | 第43-44页 |
4.2 模型编译实现 | 第44-46页 |
4.3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部件模型建模 | 第46-58页 |
4.3.1 发动机模型 | 第47-48页 |
4.3.2 驾驶员模型 | 第48-50页 |
4.3.3 传动部件模型 | 第50-52页 |
4.3.4 车轮模型 | 第52-54页 |
4.3.5 车体动力学模型 | 第54-55页 |
4.3.6 电机模型 | 第55-56页 |
4.3.7 电池模型 | 第56-58页 |
4.4 车辆仿真模型验证联合仿真 | 第58-5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五章 测功机机械模拟系统 | 第60-79页 |
5.1 台架控制整体概述 | 第60-63页 |
5.2 稳态下的扭矩/转速控制方法 | 第63-64页 |
5.3 动态机械负载模拟 | 第64-77页 |
5.3.1 对于发动机的动态模拟 | 第65-69页 |
5.3.2 台架中的负载模拟算法分析 | 第69-7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第六章 试验台架动态模拟实验 | 第79-92页 |
6.1 驱动测功机控制实验 | 第79-86页 |
6.1.1 基于实验数据的扭矩静态控制 | 第79-80页 |
6.1.2 基于实验数据的扭矩动态控制 | 第80-81页 |
6.1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81-86页 |
6.2 负载测功机控制实验 | 第86-91页 |
6.2.1 参数辨识计算 | 第86-88页 |
6.2.2 负载特性实验结果 | 第88-91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2-94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92-93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93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9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| 第97-98页 |
致谢 | 第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