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现有研究不足 | 第11-13页 |
1.2.1 有关独处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,研究内容尚待丰富 | 第11-12页 |
1.2.2 有关独处的研究方法较单一,多为问卷调查法,理论与实证结合尚少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目的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4.1 理论意义 | 第14页 |
1.4.2 实践意义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29页 |
2.1 独处 | 第15-22页 |
2.1.1 独处的定义 | 第15-16页 |
2.1.2 理论基础 | 第16-20页 |
2.1.3 独处的研究方法 | 第20-22页 |
2.2 情绪 | 第22-25页 |
2.2.1 情绪的界定 | 第22页 |
2.2.2 情绪的分类 | 第22-23页 |
2.2.3 情绪的测量 | 第23-25页 |
2.3 独处与情绪的关系的研究 | 第25-26页 |
2.3.1 独处的情绪功能 | 第25-26页 |
2.3.2 独处对初中生情绪的影响的研究 | 第26页 |
2.4 初中生心理特点与独处的重要性 | 第26-29页 |
2.4.1 初中生的一般心理特点与独处的重要性 | 第26-27页 |
2.4.2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与独处的重要性 | 第27-28页 |
2.4.3 霍林沃斯的心理断乳与独处的重要性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研究方案 | 第29-30页 |
3.1 研究目标 | 第29页 |
3.2 研究内容 | 第29页 |
3.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内向初中生独处与情绪的关系的研究 | 第30-57页 |
4.1 研究一:内向初中生独处偏好的特征 | 第30-40页 |
4.1.1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| 第30页 |
4.1.2 研究方法 | 第30-36页 |
4.1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6-38页 |
4.1.4 讨论 | 第38-40页 |
4.2 研究二:初中生内向程度对独处体验的影响 | 第40-43页 |
4.2.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| 第40页 |
4.2.2 研究方法 | 第40页 |
4.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2页 |
4.2.4 讨论 | 第42-43页 |
4.3 研究三:两种独处状态对内向初中生中消极独处者情绪的影响 | 第43-57页 |
4.3.1 研究目的、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| 第43页 |
4.3.2 研究方法 | 第43-45页 |
4.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5-54页 |
4.3.4 讨论 | 第54-57页 |
第5章 总讨论与总结论 | 第57-60页 |
5.1 总讨论 | 第57-59页 |
5.1.1 内向初中生独处与情绪的关系 | 第57-58页 |
5.1.2 教育启示 | 第58-59页 |
5.2 总结论 | 第59-60页 |
研究创新 | 第60-61页 |
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7页 |
附录 | 第67-7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2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