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

积极情绪启动下学业自尊影响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1 引言第12-13页
2 文献综述第13-27页
    2.1 学业自尊第13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自尊的含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自尊的相关理论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青少年学生自尊的发展特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学业自尊的含义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学业自尊相关概念辨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学业自尊的作用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研究初中生学业自尊的原因第19-20页
    2.2 情绪启动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情绪启动的概念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情绪启动的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2.3 注意偏向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注意偏向的概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注意偏向的理论第23-25页
    2.4 学业自尊与注意偏向的关系第25页
    2.5 情绪与注意偏向的关系第25-27页
3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27-29页
    3.1 问题提出第27页
    3.2 研究意义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理论意义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践意义第28-29页
4 研究一初中生学业自尊问卷的修订第29-35页
    4.1 问卷修订的原因第29页
    4.2 研究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研究对象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研究工具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数据处理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问卷修订流程第30页
    4.3 研究结果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决断值检验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同质性检验-共同性与因素负荷量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因素分析适合度检验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信度分析第34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34-35页
5 研究二学业自尊影响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第35-41页
    5.1 研究目的第35页
    5.2 实验假设第35页
    5.3 研究方法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研究工具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被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实验设计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实验程序第36-37页
    5.4 结果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5.5 结果与讨论第39-41页
6 研究三积极情绪启动下学业自尊影响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第41-49页
    6.1 研究目的第41页
    6.2 实验假设第41页
    6.3 研究方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研究工具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被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实验设计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实验程序第42页
    6.4 结果分析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情绪启动效果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积极情绪启动下学业自尊水平不同者反应时的方差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学业自尊水平和面孔性质的交互作用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4 启动类型和面孔性质的交互作用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5 学业自尊水平、启动类型和面孔性质的交互作用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6.5 结果与讨论第47-49页
7 总的讨论第49-52页
    7.1 初中生学业自尊问卷的修订第49页
    7.2 学业自尊水平与注意偏向第49-50页
    7.3 积极情绪启动下学业自尊水平与注意偏向第50-52页
8 结论第52-53页
9 研究不足和展望第53-54页
    9.1 研究不足第53页
    9.2 展望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7页
附录第57-58页
致谢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初中生学习适应性与时间管理倾向、抱负水平的关系
下一篇:内向初中生独处与情绪关系的实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