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图表格目录 | 第12-14页 |
英文缩略表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5-21页 |
1.1 多糖简介 | 第15页 |
1.2 多糖提取 | 第15-16页 |
1.2.1 多糖提取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2.2 多糖含量测定 | 第16页 |
1.3 多糖纯化 | 第16-17页 |
1.3.1 多糖纯化 | 第16页 |
1.3.2 多糖分子量测定 | 第16-17页 |
1.3.3 多糖单糖组分分析 | 第17页 |
1.4 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| 第17-18页 |
1.4.1 免疫调节功能 | 第17-18页 |
1.4.2 抗氧化功能 | 第18页 |
1.4.3 降脂功能 | 第18页 |
1.4.4 其他功能 | 第18页 |
1.5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6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6.1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6.2 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苜蓿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| 第21-34页 |
2.1 材料与仪器 | 第21页 |
2.1.1 试验原料 | 第21页 |
2.1.2 试验试剂 | 第21页 |
2.1.3 试验仪器 | 第21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21-27页 |
2.2.1 苜蓿预处理 | 第21-22页 |
2.2.2 苜蓿多糖提取方法 | 第22页 |
2.2.3 复合酶提取苜蓿多糖方法优化 | 第22-25页 |
2.2.4 苜蓿多糖测定 | 第25-26页 |
2.2.5 苜蓿多糖抗氧化活性评价 | 第26-27页 |
2.3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2页 |
2.3.1 单因素试验 | 第27-28页 |
2.3.2 正交试验 | 第28页 |
2.3.3 响应面试验 | 第28-32页 |
2.3.4 苜蓿多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 | 第32页 |
2.4 讨论 | 第32-33页 |
2.5 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苜蓿多糖的理化性质研究 | 第34-44页 |
3.1 材料与仪器 | 第34-35页 |
3.1.1 试验原料 | 第34页 |
3.1.2 试验试剂 | 第34页 |
3.1.3 试验仪器 | 第34-35页 |
3.2 试验方法 | 第35-37页 |
3.2.1 多糖脱蛋白 | 第35页 |
3.2.2 离子交换柱层析 | 第35页 |
3.2.3 凝胶柱层析 | 第35-36页 |
3.2.4 多糖常规测定 | 第36页 |
3.2.5 多糖分子量测定 | 第36-37页 |
3.2.6 多糖单糖组成测定 | 第37页 |
3.3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2页 |
3.3.1 离子交换柱层析结果 | 第37-38页 |
3.3.2 凝胶层析柱结果 | 第38-40页 |
3.3.3 纯化多糖常规分析 | 第40页 |
3.3.4 纯化多糖分子量分析 | 第40-42页 |
3.3.5 纯化多糖单糖组成分析 | 第42页 |
3.4 讨论 | 第42-43页 |
3.5 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苜蓿多糖对蛋鸡肝细胞氧化状态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| 第44-54页 |
4.1 材料与仪器 | 第44-45页 |
4.1.1 试验材料 | 第44页 |
4.1.2 试验试剂及配制 | 第44-45页 |
4.1.3 试验仪器 | 第45页 |
4.2 试验方法 | 第45-47页 |
4.2.1 蛋鸡肝细胞制备 | 第45-46页 |
4.2.2 试验设计 | 第46-47页 |
4.2.3 测定指标与方法 | 第47页 |
4.2.4 数据处理 | 第47页 |
4.3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3页 |
4.3.1 肝细胞分离培养 | 第47-48页 |
4.3.2 苜蓿多糖浓度和处理时间的选择 | 第48-49页 |
4.3.3 苜蓿多糖对肝细胞内SOD、CAT、TAOC的影响 | 第49-52页 |
4.3.4 苜蓿多糖对肝细胞培养液中LDH、MDA含量的影响 | 第52页 |
4.3.5 苜蓿多糖对肝细胞内TG含量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4.4 讨论 | 第53页 |
4.5 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全文结论 | 第54-55页 |
5.1 论文主要结论 | 第54页 |
5.2 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54页 |
5.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