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引言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广雅书局成立的历史背景 | 第13-19页 |
(一) 广雅书局刻书继承了广东板刻传统 | 第13-14页 |
(二) 广雅书局刻书与晚清政治环境息息相关 | 第14-16页 |
(三) 广雅书局刻书的文化氛围 | 第16-17页 |
(四) 近代广东经济的发展为广雅书局刻书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广雅书局刻书群体 | 第19-24页 |
(一) 主持者——张之洞 | 第19-20页 |
(二) 广雅书局学者 | 第20-23页 |
(三) 其他人员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广雅书局和广雅书院的关系 | 第24-28页 |
(一) 都由督抚张之洞创办 | 第24-25页 |
(二) 均具有藏书、刻书功能 | 第25-26页 |
(三) 书局与书院均重视选用人才,而且共同任用了一批人才 | 第26-27页 |
(四) 广雅书院和广雅书局相互促进、共同发展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广雅书局刻书与《书目答问》的联系 | 第28-34页 |
(一) 《书目答问》体现了张之洞“中体西用”的思想 | 第28-29页 |
(二) 《书目答问》宣传刻书的益处,提倡刻书 | 第29-30页 |
(三) 《书目答问》揭示了刻书基本要求 | 第30-31页 |
(四) 《书目答问》选书及分类特点对广雅书局刻书的启示 | 第31-34页 |
第五章 广雅书局的刻书 | 第34-40页 |
(一) 刻书形式 | 第34-37页 |
(二) 刻书内容 | 第37-40页 |
第六章 广雅书局的没落 | 第40-44页 |
(一) 刻书内容与时代主题相脱节 | 第40-41页 |
(二) 晚清政府的改革加速了官书局的没落 | 第41页 |
(三) 官书局采用的雕版印刷术渐为社会淘汰 | 第41-42页 |
(四) 经营不当导致生存困难 | 第42-43页 |
(五) 张之洞的离任等个人原因对广雅书局产生了一定影响 | 第43-44页 |
第七章 广雅书局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| 第44-47页 |
(一) 保存了古代典籍 | 第44页 |
(二)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| 第44-45页 |
(三) 在出版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| 第45-46页 |
(四) 促进了岭南文化发展 | 第46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