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前言 | 第8-1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1 新课标的颁布 | 第8页 |
1.1.2 教材的修订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3 论文结构 | 第9-11页 |
2 理论基础 | 第11-13页 |
2.1 输入理论 | 第11页 |
2.2 输出理论 | 第11-12页 |
2.3 注意形式教学理论 | 第12-13页 |
3 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3.1 输入与输出研究 | 第13页 |
3.2 注意形式(FOF)研究 | 第13-14页 |
3.3 二语课堂活动研究 | 第14-17页 |
3.3.1 分类探讨 | 第14-15页 |
3.3.2 理论框架研究 | 第15页 |
3.3.3 相关实证研究 | 第15-17页 |
4 研究设计 | 第17-23页 |
4.1 研究问题 | 第17页 |
4.2 研究对象 | 第17-18页 |
4.3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18-23页 |
4.3.1 输入活动与输出活动的划分 | 第18-19页 |
4.3.2 意义中心(FOM)、形式中心(FOFS)、在意义中兼顾形式(FOF)活动的划分 | 第19-23页 |
5 研究结果与讨论 | 第23-34页 |
5.1 输入性活动和输出性活动分析 | 第23-29页 |
5.1.1 时间分布 | 第23-24页 |
5.1.2 输入性活动的交互程度 | 第24-25页 |
5.1.3 输出性活动的交互程度 | 第25-29页 |
5.2 FOF,FOM,FOFS活动分析 | 第29-34页 |
5.2.1 时间分布 | 第29-31页 |
5.2.2 FOF活动中学习者的自主性 | 第31-34页 |
6 结论 | 第34-37页 |
6.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| 第34页 |
6.2 本研究的教学启示 | 第34-35页 |
6.3 本研究的局限性 | 第35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0页 |
附录一:课堂视频转写符号 | 第40-41页 |
附录二:课堂视频转写范例 | 第41-5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