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玉米(玉蜀黍)论文

陕A群、陕B群选育的玉米自交系抗旱特性分析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-19页
    1.1 干旱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玉米在不同时期受旱的表现第10-11页
    1.2 作物的耐旱机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形态结构机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生理生化机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基因调控机制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玉米抗旱性鉴定方法的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田间自然鉴定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干旱棚和人工模拟气候箱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盆栽法和高渗溶液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分子生物法第15页
    1.4 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产量指标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生理生化指标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形态指标第16页
    1.5 GGE双标图的应用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双标图的原理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双标图的应用第17页
    1.6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-19页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9-22页
    2.1 试验材料第19页
    2.2 试验设计第19-20页
    2.3 性状调查第20页
    2.4 数据分析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抗旱指标的计算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产量BLUP值的计算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基于各个环境下的GGE双标图分析第20-22页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2-38页
    3.1 基于产量的方差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3.2 3 年2点间2种处理条件下31份玉米自交系的产量表现第23-24页
    3.3 两种水分条件下产量BLUP值的计算和抗旱指标的筛选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不同玉米自交系产量BLUP值的表现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同玉米自交系抗旱指标的表现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不同玉米自交系抗旱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不同玉米自交系抗旱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不同玉米自交系的聚类分析第28-30页
    3.4 6 个环境2种水分处理条件下产量的GGE双标图分析第30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6 个环境下的方差分析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6 个环境下的抗旱指标分布情况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6 个环境下的GGE双标图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杨凌试验点的GGE双标图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榆林试验点的GGE双标图分析第36-38页
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38-41页
    4.1 讨论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基于田间产量的玉米自交系抗旱性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自交系抗旱性评价中的丰产稳产性分析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玉米抗旱性评价的分析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第39-40页
    4.2 结论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7页
致谢第47-48页
作者简介第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适宜南阳地区种植的小麦优良新品种(系)农艺性状分析及筛选
下一篇:小麦的5-甲基胞嘧啶DNA糖基化酶沉默子转化和HD2基因家族鉴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