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6页 |
1.1 生物成像技术 | 第9-11页 |
1.1.1 生物成像技术简介 | 第9页 |
1.1.2 荧光成像技术的优势 | 第9-10页 |
1.1.3 活体生物荧光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| 第10页 |
1.1.4 荧光活体成像技术与其他成像技术的对比 | 第10-11页 |
1.1.5 生物成像技术中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| 第11页 |
1.2 长余辉材料及其余辉性能的提高 | 第11-13页 |
1.2.1 常见长余辉材料 | 第11-12页 |
1.2.2 长余辉材料性能的改善 | 第12-13页 |
1.3 镓酸锌基长余辉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4 本论文研究工作基础及重要意义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材料制备及性能表征 | 第16-23页 |
2.1 化学试剂 | 第16页 |
2.2 样品的合成设备 | 第16-17页 |
2.3 ZGGSO:Cr~(3+)纳米材料粒子样品合成的方法 | 第17-18页 |
2.4 样品的表征方法 | 第18-23页 |
2.4.1 X射线衍射图谱 | 第18-19页 |
2.4.2 透射电子显微镜与电子衍射能谱(EDS图) | 第19页 |
2.4.3 拉曼光谱 | 第19-20页 |
2.4.4 光致激发发射光谱 | 第20页 |
2.4.5 余辉曲线及磷光谱 | 第20页 |
2.4.6 发光动力学过程 | 第20页 |
2.4.7 热释发光 | 第20-21页 |
2.4.8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21页 |
2.4.9 辅助808nm激光再激发以及余辉成像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ZGGSO:Cr~(3+)纳米粒子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| 第23-31页 |
3.1 样品合成 | 第23页 |
3.2 ZGO:Cr~(3+)及ZGGSO:Cr~(3+)纳米粒子的结构表征 | 第23-27页 |
3.3 ZGGSO:Cr~(3+)纳米粒子的形貌 | 第27-31页 |
第4章 ZGGSO:Cr~(3+)纳米粒子的性能表征 | 第31-55页 |
4.1 ZGGSO:Cr~(3+)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精修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4页 |
4.2 ZGGSO:Cr~(3+)纳米粒子的微结构表征 | 第34-35页 |
4.3 ZGGSO:Cr~(3+)样品的光致发光结果与分析 | 第35-41页 |
4.4 ZGGSO:Cr~(3+)样品的余辉性能 | 第41-43页 |
4.5 ZGGSO:Cr~(3+)样品的陷阱深度的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6 ZGGSO:Cr~(3+)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7 ZGO、ZGGO和ZGGSO样品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 | 第45-46页 |
4.8 ZGGSO:Cr~(3+)样品的荧光动力学结果分析 | 第46-48页 |
4.9 ZGGSO:Cr~(3+)样品的发光机理 | 第48-50页 |
4.10 ZGGSO:Cr~(3+)样品在紫外光及X射线辐照下的808nm光激励曲线 | 第50-52页 |
4.11 ZGGSO:Cr~(3+)样品在紫外光及X射线辐照下的成像 | 第52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7页 |
工作不足与展望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3页 |